第一文秘网    > 典礼主持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初探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6 08:42:23   浏览次数:

双河小学地处双河镇腹地中心,留守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0%。家庭教育的缺位导致学生的情感缺失,产生了学习成绩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问题。

为此,课题小组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一、集体活动丰盈灰色的心灵

21世纪,经济发展的浪潮席卷而来,带动了城镇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给孩子创设更好的生活条件,选择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家庭教育的缺席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行为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但这也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如留守学生汪某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变得异常沉默,上课总是埋着头,不善言辞。每次交习作时,他总是耷拉着脑袋,本子上一贯得空空如也。下课了,他也是静静地呆在座位边上发呆,不爱與同学交往。

为了让留守学生感受来自家人的关爱,班主任每周都会与其家长连接微信视频与孩子们聊天,搭建平台,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烦恼、困惑,打开孩子封闭的心扉,融入集体的学习生活。此外,老师会根据班级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记录好学生的生日,在孩子生日到来之际,为孩子准备蛋糕和小礼物,让全班同学为他们过生日,集体的温暖抚慰着一颗颗冰冷的心灵。

随后,学校为了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了下象棋、打羽毛球、乒乓球,打篮球、踢足球的课外活动。孩子们踊跃参加,班主任把班里的留守孩子分组活动,弥补家庭生活中缺失的爱与快乐。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课余特长。孩子生日之际,老师会准备嘿,“大头儿子”汪某和搭档在操场的羽毛球网板前打球可是一板一眼。他目光坚定,发球有力,接球果断,一招一式都充满了“王者风范”,在教室里自卑、腼腆的他在运动场上俨然换了一个人似的。老师针对他的特长,让他当起了“教练”一职,看到他微微扬起的嘴角和满是笑意的眼睛,老师似乎看到了一株冒尖的草芽在生长。在教育中,有时给孩子一个支点,他或许会有撬起地球的“野性”!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肆意地奔跑,在阳光下映照的笑脸,留守孩子的身心得到了欢悦地舒展,多样的集体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欢乐把留守孩子的心填得满满的,让他们远离了心中的“灰色地带”,这也是教育的智慧。

 二、个性引导扬起梦想的风帆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多存在“易冲动、易怒,抗挫能力弱甚至自暴自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采取了“一对一”帮扶方式,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和行为矫正,帮助留守学生克服心理问题,认识自己的不足,重塑健康向上的人格。

五年级学生王某在幼年时父母就离异了,他的父亲在外面打工,王某一直和爷爷一起生活。王某在学习上的天赋让他成为班级上的佼佼者。但他自恃聪明,在上课时不仅无所顾忌地和同学讲话,还爱做小动作,让老师分外忧心。一次在课堂上与老师发生争执,他紧握拳头,眼中怒火中烧,不屑地看着老师。事后,老师蹲下身子与他对话,畅谈人生的理想,用《名人故事》引导他学会自律、立志、奋进。他为自己当初的冲动而自责,真诚地向老师道歉。课堂上严于律己、积极发言的他重新扬起了梦想的风帆!

三、教育延伸填补教育的真空

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缺位,导致学生离开学校后,面临教育的真空。学校将工作延伸至校外,每逢周末或寒暑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会利用家访时间,真诚地与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老师把教育方面的微信公众号推荐给家长或亲属,指导他们如何关心、教育孩子。老师鼓励孩子们勤动手,在家里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家长或监护人学做简单的农活,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从而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班主任经常与监护人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带给学生更多的温暖,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他们,我们要倾注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去关注、陪伴他们的成长。学校、社会构建并完善相应的监护、教育体系任重而道远,一生一世界,一师一菩提。教育洒满爱的阳光,播撒仁心,真情呵护留守学生才是爱的最高境界。

推荐访问:留守 初探 养成 行为习惯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