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社会团体

变革背景下的教学领导力:内涵特征与结构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0 08:40:02   浏览次数:

工作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从育人为本这个高度,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从区域与学校实际出发,旗帜鲜明地采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些地区与学校因有切合实际的正确的改革决策,并落实相关措施,构建相关机制,有效实施全局性的管理调控,而能形成强大的区域与学校的教学领导力。㈣同时,新课程改革对区域研修机构的业务指导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要求学校校长及其职能部门负责人、班主任、教师在了解与把握全局性目标与决策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具体目标并提高办事的能力与效率,提升课程执行力与教学领导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相应的转型性变化,从教学的控制者变为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其性质为“导学力”,具体包括教师道德责任力、专业知识力、教学研究力、教学决策力、教学组织力、教学互动力等,其最高境界是“教育出不再需要我的学生”,(11)尽可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之路。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程度,教师的导学力显示出相应的层次,如江苏丹阳市六中高中数学教师荆志强多年来坚持构建“生本课堂”,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显现出不一般的导学力。随着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的角色地位也相应发生重大变化,从完全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自导者,其性质为“学习力”,具体包括学习愿景力、自我策划力、独立思考力、自我评价力、合作互动力、学习创新力等。根据教师导学力作用及学生自身努力的程度,学生的学习力可分为接受性学习力、探究性学习力、创新性学习力三个层次。但无论哪一层次,都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提升其学习力的关键。

区域研修机构的教学指导力是体现教育行政部门引领决策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校特别是对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发挥与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及其行政机构团队的领导力是学校教学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对学校组织的变革与发展、教师与学生领导力的提升具有直接而强大的作用。教师领导力是学校教学领导力的基本要素,对学校教学的的变革与发展具有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学生领导力目前还处于培植发展阶段,是学校教学领导力构成的一个新的潜在的不可忽视的要素,从根本上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要使学生领导力从潜在的可能变为现实,或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一个重要条件是改变目前的学习方式,如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就能有效地提升其学习力。山东诸城市龙源学校校长刘花兰“痴迷”课堂教学改革,多年来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注重学生内动力的的激活、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合作精神的培育及学习自控状态的构建,造就一大批“小先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她担任高中数学教学20年,其中有14年连续担任高三数学课,所教学生有多人在高考中数学取得满分。

组织机构结构。

教学领导力的运作需要相应的机构,因此要进行科学适切的机构设计。凡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的区域与学校,都注重教学机构的设计与设置,并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完善、改进其职能或重新赋予新的职能。如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普遍设置德育处;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普遍设置教育科研室;在加强原来教研组工作的基础上,设置学科研究会,组织各种教研沙龙;为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控,设置校内教学督导室;为调动社会与家庭的辅导力量,成立家长委员会,等等。不仅要在横向上重视机构结构的布局,而且要从纵向上改进教学管理的层次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如有的地区为了将教学管理的重心向学科下移,扩大教研组或学科研究会的管理权限,赋予其业务自主管理权、人事调配权、办公经费使用权、人员考核权及奖金支配权。一些教学改革力度较大的地区与学校从改革实际需要出发,设置新的学校管理机构及班级课堂教学管理机构,并取得了独特的成效。

人员素质结构。

学校教学领导力作用的主体主要是指校长、教师与学生,他们的素质结构及能力结构也决定着教学领导力的强弱。校长的教学领导力素质主要包括事业责任精神力、人格品质影响力、实现愿景引领力(学校目标、教学价值与课程设计引领力)、学习研究引导力、教学决策调控力、团队关系构建力等,教师的导学力素质也包括若干子要素,如道德责任力、专业学习力、教学决策力、教学沟通力、教学导控力(包括他控与自控)等,而核心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是思维力、思想力。

教学制度结构。

与改善机构运作与人员素质相应,要有科学的教学制度设计,如备课制度、课堂教学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等,而制度应有利于促进师生的教与学。新课程背景下,建立教师教学反思制度,让教师通过反思,对教学进行必要的重构;建立“同课异构”的教研制度,让教师在相互比较中提升教学能力;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加强师生教学过程中的沟通。有的地区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情况,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对原有的教学规程与教务秩序进行了调整,作出了新的规定,这些新的制度完善了教学制度结构,有助于教学领导力的提升。

学校文化结构。

美国著名教育管理专家萨乔万尼曾把校长领导力分为技术的、人际的、教育的、象征的和文化的五个层面,而我们不能只关注技术的人际的领导力,只关注行政与制度规范,应在规范的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学校文化建设,以激发教育的生命活力,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文化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也有其科学的层次结构,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物质文化建设,更要重视学校整体精神文化的塑造,以使全体教师发自内心地认同教育教学的核心价值观与信念,激发其对教育持久的爱与热情,消解职业倦怠,有效提升教学领导力。

多种结构对教学领导力的发挥与提升具有不同的性质及效能。主体作用结构具有教学“整体互动力”,组织机构结构与制度结构具有“决策执行力”,人员素质结构具有“学习创新力”,而文化结构具有“文化持续力”,从而形成“系统结构力”。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场力”,但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发挥着潜在的影响。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教学领导力结构要素的建设与完善,并建立相应的平衡机制、沟通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使系统结构的各相关因素都得到优化,以充分发挥结构变化对提升教学领导力的影响。

改善结构要素,特别是提高师生教与学的能力素质,是有效提升教学领导力的主要途径。从管理角度来说,教师是第一位的,这已形成共识。因此,首先要重视提升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包括专业素质、教学业务决策能力、组织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力,解决教学问题策略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十分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决策能力,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使教师从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自觉主动的有创造性的教学决策者。尤其要注重激活教师自主发展的原动力,将教师谋生职业需要的低层次动力提升为事业与个人生命发展价值需要的较高层次动力,激发其内驱力与激情,使之自觉担负起自我成长与发展的使命,针对自身的教学薄弱环节反复研究与练习教学技能并拓展教育性知识,在反思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生成个性化教育智慧,从被动发展走向自主持续发展,以有效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领导力。

其次,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应是提升教学领导力之根本。有关国家级调查也表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学业水平就越高。(12)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天性与潜能开发的过程,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可能。低年级学生处于非行为能力阶段,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他们学习的天性,不重视对他们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导引下变革教学方式,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但也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不少学校开展以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开辟成才路径,同时使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效提升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推荐访问:变革 领导力 内涵 特征 结构


[变革背景下的教学领导力:内涵特征与结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