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计划

陕南民间剪纸艺术浅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1-10-04 08:47:31   浏览次数:

【摘 要】 文章介绍了陕南剪纸的历史渊源及艺术特征,展望了陕南剪纸的发展前景,探讨陕南民间剪纸发展的主要策略:加大地方政府对剪纸艺术行业的宏观指导;加强剪纸艺术与地方艺术院校的结合;通过各种平台加强陕南剪纸艺术的宣传力度。

【关键词】 陕南;民间剪纸;艺术特征

一、陕南民间剪纸起源及其艺术特征

1、陕南民间剪纸的渊源

陕南剪纸属于汉水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长江文化(楚文化)的一部分。楚文化是先秦时代一种历史悠久的区域文化,是随汉江地区——长江中游的楚国文化发展而成熟起来的。所以陕南剪纸的起源和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起源发展于汉水流域。从公开发表的资料显示,陕南位于汉水流域中上游,位于秦岭南麓巴山东边。根据考古学家的考古发掘证实,汉水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都是孕育华夏文明的重要区域。在七千年至一万年前汉水流域就有原始人类在活动,他们一般穴居在山崖上,用打制石器的方法,制成一些粗糙简单的石器工具如石刀、石斧、石标枪头等,在汉江中捕鱼,用桑树枝干做成弓箭在秦岭、巴山中射鸟、猎猪;此时已开始用陶土进行烧制陶器,古人云:“衣食足而思文化”,原始先民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逐渐产生了最初的原始文化,他们追求美的符号形状,产生了很多反映生活、生产、圣物崇拜的图案。这些图案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逐渐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艺术形式,民间剪纸就是这种艺术形式的衍生品之一。

(2)巴蜀地区的传统服饰纹样对陕南民间剪纸也造成了重大影响。汉水流域中上游远古时期属于巴蜀地区管辖,其地区重要的氏族部落和土著民族,都能歌善舞,多着长裙,衣裙上绣有花纹,其花纹多以动植物图形为主,主要表现人们的生活和信仰崇拜,陕南民间剪纸的很多纹样就源于巴蜀地区这些少数民族的这种服饰图案。

(3)南北艺术的融合。陕南地区由于战争原因,经常是被迫移民,明末清初李自成手下大将张献忠由陕入川,沿途烧杀抢掠,汉江流域十室九空。清代顺治年间清廷开始颁布“迁海令”,强制湖南、广西、广东等地老百姓举家迁居四川、陕南,沿海各省的老百姓在进行迁徙的过程中也给当地带来了不一样的异乡文化等艺术形式,这种迁徙活动加剧了南北各地的民间文化融合升华。陕南剪纸艺术作为其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此融合过程中,也使陕南民间剪纸兼具南北方剪纸所共有的特点。

(4)受关陇、荆楚文化的影响。陕南最靠南的汉中安康地区地处秦陇、巴蜀和荆楚之间,必然受到周边文化的影响。楚文化信鬼好祠、重神厚巫,原始味道浓厚,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陕南剪纸的内容。如陕南人至今崇尚巫术,就是受荆楚文化的影响。关陇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展演变地区,作为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在当地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培养出了高秀莲、库淑兰等世界级著名剪纸大师。关陇地区和陕南地区相隔秦岭而望,虽然山高路险,但秦陇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还是翻山越岭传播到了陕南地区。如关陇地区民间剪纸中的老鼠嫁女、钟馗嫁妹等内容和陕南地区的剪纸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2、陕南民间剪纸的艺术特征

(1)偏重于实用性。陕南民间剪纸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其主要功能偏重于生活。过去汉中、安康、商洛地区无论城乡几乎每家的妇女都备有一个剪纸收藏集子,内夹存放各种各样剪纸花样,比较多的是枕顶花、鞋花、帽花、荷包花、烟包花、枕巾花、包单花、手帕花、披肩花、肚兜花、钱袋花围裙花、帐檐花等;其次是门笺、窗花、镜花、顶棚花、物件装饰花等,这些花样图案都是和老百姓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紧密相连的。这些剪纸的图样都是当地农村妇女代代相传并不断把生活、生产中的故事、场景、人物通过加工演变而来的。

(2)做工精巧,造型生动。 陕南剪纸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图案丰满,对比鲜明,造型优美鲜活,有着广泛的群众性,曾在《陕西妇女画报》多次刊载。著名民俗学家、西北大学杨景震老教授在《陕西民俗》一书中评价说:“陕南窗花较少,各种剪纸较多,其精巧构图和线条,不亚于陕北、关中各地”。 陕南剪纸地处秦岭南麓巴山东侧,主要位于汉江流域,巴蜀文化、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和神话色彩影响了陕南民间剪纸的造型特征,融合本地的剪纸材料和码头文化从而形成精巧婉约、形态优美的特征。

(3)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陕南民间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内容主要有:表现大场面的结婚迎娶、祭祀崇拜场景,表现小场面的生产生活场景,表现细微场景的动植物形象,表现祈福纳瑞的窗花、床花、鞋面花、肚兜花、钱袋花、帽子花、披肩花、灶膛花等。其题材有“麒麟送子”、 “早生贵子”、“莲生贵子”、“鹊雀闹梅”、“十二生肖”、“花好月圆”、“鸳鸯戏水”、“老鼠偷葡萄”、“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凤凰牡丹”、“五谷丰登”、“飞燕迎春”、“蝴蝶”、“蝙蝠”、“双鱼拜寿”、“八仙献寿”、 “纳福祈瑞”、“寿桃”、“南瓜”、“鱼戏莲花”、“丝瓜”以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

(4)传统民俗文化丰富。汉中、安康、商洛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主要宗旨还是表达当代老百姓追求幸福安康、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延年益寿、子孙满堂等传统文化观念。其中的吉祥如意观念、幸福美满观念、人寿年丰观念、祈福纳瑞观念、驱鬼僻邪观念等,都体现在五彩缤纷的民间剪纸艺术中,民间剪纸实际就是一种民俗艺术。陕南地势狭窄,高山峻岭,对外交流困难,造成思想观念上闭塞少变通,重鬼神浸浪漫,虽历经千年,始终困守秦岭巴山之间。它反映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发挥陕南民间剪纸潜力的展望

1、陕南剪纸丰富本地文化旅游资源,标示区域文化特征

陕南民间剪纸可以作为一种地方传统文化符号利用起来,借助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更好的增强当地旅游业特色,丰富现代文化生活。这些剪纸既能手工制作又能批量生产,可以作为商品出售还能形成特色成为旅游地区的招牌。

2、传统手工艺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陕南地区经济在发展的速度和力度上都远远逊于陕北。一是没有可以发展重工业的机会,二是缺少可供整体发力的系列文化背景。三是没有抓住九十年代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机遇,作为很有发展潜力的陕南剪纸也只好深藏阁楼。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陕南民间剪纸作为传统的手工艺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必须抓住发展机会,也很好地促进当地经济、文化、旅游、收藏的发展。

三、陕南民间剪纸发展的主要策略

1、加大地方政府对剪纸艺术行业的宏观指导

由政府根据本地情况把民间剪纸手工艺者组织起来,形成陕南民间剪纸行业协会,由政府组织出资,定期举办剪纸交流会,促进民间剪纸在技艺水平上有进一步提高。

2、加强剪纸艺术与地方艺术院校的结合

通过邀请民间传统艺人走进高校课堂介绍传统剪纸制作技法,使学生能够第一手接触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民间艺术那种朴素而又神秘的艺术精神,另一方面还可以让高校学生深入民间调查传统剪纸情况,把濒临灭绝的传统剪纸挖掘出来,进行编码,存入高校档案馆进行保管,以方便后人查阅。

3、通过各种平台加强陕南剪纸艺术的宣传力度

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媒介、微商平台等形式,刊登或者销售陕南民间剪纸,定期举办陕南民间剪纸艺术交流大会,扩大陕南民间剪纸的知名度,组织陕南民间剪纸艺术手工艺者到陕北榆林、延安等地参观访问学习交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陕南剪纸蕴含着传统楚渝文化的重要因素,重要表现的是汉水文化和长江文化的审美理念,偏重于秀丽多姿、精巧婉约。陕南剪纸虽然常见于本地报端,但还没有成为本地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需要政府出面组织民间剪纸艺人和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交流,在剪纸的传承、发展、文化、旅游和经济价值方面做更深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巫其祥.陕南民间剪纸散论[J].安康文化,2006.

[2] 魏颖梅.土乡土色的陕北剪纸艺术[J].网络财富,2010.7.

[3] 陈山桥.关中陕南剪纸[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1.

【作者简介】

孙海洋(1978-)男,陕西安康学院艺术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画.

推荐访问:陕南 剪纸 浅析 民间 艺术


[陕南民间剪纸艺术浅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