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讲话发言

贴近生活的中职物理教学漫谈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09 08:41:11   浏览次数: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发现,当前中职生不喜欢上物理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现行教材脱离生活,且与所学专业联系不大,因而不能引起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中职生作为特定的学习群体,其目的是学一技之长,只有与其将来工作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从实际出发,回归工作生活,向真实的工作生活情境转化,更多地利用学生所面临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来设计教学内容。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激发兴趣;探究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2-0111-02

“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学走向社会”,是中职物理新课程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因此,应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多举身边物理现象,

让学生感觉物理在身边

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把学生能够看到的或感觉到的身边的物理现象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身边的物理知识是有趣的。

利用身边事物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教学 通过自然现象、生产实践、社会生活、实验现象、案例分析、编导故事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离我们生活其实很近。例如,在讲到“焦耳定律”时,让学生讨论:在上焊工实习课时,火花四溅,金属发红是什么原因?讲“摩擦力”时分析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如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等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摩擦力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应用原理,巩固和激活物理知识 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及原理来分析解释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一些原始物理问题,是学习从认识到行动的过程,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加深理解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提高学生“见物说理”的水平,还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拉近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距离,作为职校物理教学更应注重这一环节。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它还科学地揭示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物理现象课堂化”能改变传统的单一传授式教学方式和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三中心”物理教学方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形成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全新物理教育方式。总之,吃透“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精神,结合教学实践可以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外所学的物理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内心深处认为物理是一门必修课,应务必把它学好。

就地取材,用身边材料来做演示实验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设计这种类型的简单实验,如通过搓手发热来感受摩擦生热,易拉罐烧热排出部分气体后,用面团封口,冷却后大气压将罐压扁;两手相握,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利用粉笔从中间折断再对接来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等。利用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做演示实验,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上,而不是将注意力分散到对复杂实验仪器结构的认识上,容易使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且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演示更具趣味性,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素材,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

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学生来说,新、奇、悬、趣、迷的实验及最新的科技信息,会使学生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使他们逐步取得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物理学现代进展的根基仍然可以在基础物理中找到,物理学最新的发展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向现代物理学前沿开“窗口”,也完全能够找到与现代物理学前沿相衔接的“接口”。而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并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中学物理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日后接受各种新观念、新思想做好铺垫,而不能将中学物理讲得太“绝对”,太“确定”,太“线性”。应当让中学生体验到物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是现代前沿科学中最为激励人心的学科之一。同时,必须对物理学现代进展的各个前沿领域,如超导技术、同步辐射、遥感技术、核磁共振、可燃冰、新材料、纳米技术等有概括的清晰的了解,可以适当地针对科技领域作一个专题讲座,例如,当今纳米技术及应用,以增强学生的好奇性。

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学习兴趣 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实验,增强实验效果,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如教师可以在投影仪上演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操作方法和读数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详细地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方法。物理学中有些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无法直接用实验演示,而学生对这些现象和过程如果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可用计算机模拟这类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感性素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分子运动的特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都无法直接用实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有机地将实验与多媒体两种教学手段进行配合使用,可使抽象变具体,变看不见为看得见,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思维向着更深刻的方向发展,使教学事半功倍。多媒体的信息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可促使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学,同时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

多用成功事例、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

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针对中职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易受挫,教学中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课堂练习要采取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的原则,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出。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特别是自卑泄气时,应及时给予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而一次成功所产生的兴趣,又往往能推动第二次成功,形成成功——兴趣——再成功——再生趣的良性循环,从而形成稳定浓厚的兴趣。

同时也可利用物理学史,让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物理学的一个公式,一条定理后面都隐藏着一段历史,这里既有慷慨的悲歌,又有胜利的喜悦,学生从中受到鼓舞,也可以在意志、品质、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得到培养,还能得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方法的熏陶。例如,讲到电磁感应时,不妨提一下法拉第由“电能生磁”进行的逆向思维“磁必定也能生电”,并由此进行的艰苦不懈的追求;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使人类有了避雷针等等。中职学生记忆力强,长于形象思维,作为物理教师,可从物理学家的小事说起,引导学生认识到发明、创造不是科学家的事,自己也能做,变厌学为乐学。

开辟第二课堂,实现知识迁移

物理的第二课堂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搞一些科技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通过科普宣传活动,搜集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资料,举行物理趣味游戏、表演小魔术、物理知识竞赛及物理知识日常应用调查,例如,家庭安全用电、物理与环境污染、建筑物中避雷系统等,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以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实现知识的迁移。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从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有利因素,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用身边的物理问题来激活物理课堂教学,可让学生在“兴趣”这位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赵力红.高中物理探究性趣味实验[M].厦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李然.物理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J].技术物理教学,2002,10(4).

[3]窦明申.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创新,2006,(6).

[4]胡炳元.物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涂三明.中专物理教学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8).

作者简介:

赵晰勇(1963—),男,浙江诸暨人,浙江诸暨职业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中专物理教学。

推荐访问:贴近生活 漫谈 中职 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