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范文写作

论新时期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6 08:53:34   浏览次数:

[摘要]由于地域和专业的特殊性,地方高师院校在新一轮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明确定位,找准优势,从学科建设入手,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地方高师院校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高师院校 学科建设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黄志华(1968- ),男,江西石城人,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江西赣州3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立项项目“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7YB312)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6-0030-02

我国高师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教师教育系统内外对有限的教师教育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一方面,综合性大学纷纷举办教育学院,跻身于教师教育行列,为教师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高师院校则努力向综合化迈进,开设大量的“非师”专业,甚至有些高师院校的非师范类专业数和在校生数已超过师范类专业的数量,有些新升格的高师院校几年后又迅速更名。这种“围城现象”,对高师院校既是一种发展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地方高师院校要在这种变革中主动应对,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办学定位,加强学科建设,保持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地方高师院校加强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地方高师院校有效地整合校内外资源,增强办学效益。但实际上许多地方高师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面临着重重矛盾和问题的困扰,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科建设存在重申报、求大求全的现象。一些地方高师院校在学科建设中求新、求热、求大、求全的现象十分严重,如重视学科点的数量,忽视了各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重视申报,忽视对学科的建设。显然这种做法对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科建设及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部分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科陈旧、内容趋同、忽视建设、力量分散。学科研究方向是学科发展的指针,正确凝练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在一些地方高师院校中,学科建设普遍存在学科陈旧、内容趋同、忽视建设、力量分散的情况。“学科陈旧”是指研究内容陈旧,研究方向落后,与本学科领域在国际国内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相脱节,缺乏特色和创新。“内容趋同”是指校内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互相雷同、趋同,缺乏特色与优势。“忽视建设”是指有的研究方向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科学的规划,研究人员跟着课题走,研究方向缺乏相对的稳定性,难以形成优势和特色。“力量分散”是指有些研究方向没有与学科的其他研究方向形成合力,不能承担重大的科研项目。

3.学科建设中软硬件的建设严重不足。以设计艺术学科为例,从2002年至今的几年时间里,全国一千五百多所高校中已有近80%的院校开办了这类专业,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学校由于培养条件严重不足,根本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条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集中体现在:(1) 师生比大大超标。教育部要求设计艺术专业的师生比应在1∶11以内,而现在普遍数倍于这个比例,有些学校甚至已超过1∶40。艺术设计是非常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较大的班额违反了艺术教育规律,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缺乏,学历层次与知识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缺乏应有的专业实践和全面的系统训练,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从事新学科工作的经验尚显不足,教师队伍有待稳定、更新、充实,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 实训教室普遍不合格。高校设计艺术学科的实训教室的作用相当于大学工科的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在完成设计制作的实践中理解基础理论必不可少的场所。但据教育部几次教学检查评估后的资料显示,高校实训教室的建设80%以上不尽如人意。对于艺术设计这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缺少几乎每天都要用的实训教室,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4)理论建设亟待加强。比起其他学科,艺术设计学科在理论建设方面一直比较薄弱。一些学校根本不设专业理论课。有的教师由于理论水平有限,虽然能从事设计制作,但却不能准确地论述自己的设计定位和理论思考,也很难为学生解读国内外的艺术设计作品,更没有从事学术研究和教材建设的兴趣。

4.办学环境相对封闭。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网络技术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以及新媒体的层出不穷,使世界日渐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在这种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科建设却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大胆与外界交流的步伐总是显得有些迟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地方高师院校的教学环境相对是封闭的、保守的,教与学界线分明,师与生的关系身份明确。这种教学环境越来越不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发展地方高师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组成部分,而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又是地方高师院校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胆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经验、方法,优化办学模式,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克服盲目照搬、模仿西方办学模式的倾向,可持续地发展适合国情、校情和自身特色的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科建设体系。

1.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科建设要本着“立足学校,面向社会,适应发展,满足需求”的方针,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同时要紧紧把握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方向,面向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跨国经营、区域发展、西部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2.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要与学术队伍建设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科的创新能力。在学科队伍建设中应注意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要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结构,包括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等。(2)要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学科和学术带头人要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开阔的视野及坚韧不拔的意志,更要有宽阔的胸怀,能够团结和带领学术队伍开创未来。(3)要建设创新团队,增强学科的攻坚能力和承担重大研究课题的能力。

3.立足国情,打造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特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文素质,其教育观念、方式也和其他国家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这决定了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特定性。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底蕴,不同的历史环境与社会环境构成了不同的自然观、审美观、思维模式和民族精神。因此,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科建设应当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以传统为核心、以民族性为根本进行观念的变革,在中国教育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的基础上,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创新观念教育。形成培养目标多样化,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需求适当调整专业方向,形成动态发展。

4.明确教学目的,主动和社会接轨。在当前中国教育的特殊阶段,认清社会需求,明确教育目的是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着手,将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和专业发展成具有前瞻性、生命力、前景广阔的学科和专业。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以寻找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空间。

5.设置科学的课程和专业方向,形成以“创新人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创办学科特色和优势是每个高校力图发展的途径之一。这一点在设计艺术学科建设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现代设计艺术专业与过去不同,与传统意义的纯艺术专业相比,它更强调应用性。在世界范围内,纯美术的教育呈现衰退的态势,而与之相反的设计专业则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设计教育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正确定位、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要整合学科专业优势。二要优化课程布局,在不违反国家教育纲要准则的基础上,做相应的调整。一方面,基础课程的训练必须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训练要和纯绘画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有所区别,为进入专业学习的思维表达和创新能力培养做准备;另一方面,重视设计理论的教育,不仅将设计观念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思想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在课程的设置中适当增加诸如:设计史论、美学史论、生态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等课程。三要确立好专业走向,突出“创新”教育特色,形成以“创新人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兼顾发展应用型专业人才。

6.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扩大合作渠道。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喜欢探讨式、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学校应建立相关条件的工作室,或是实验车间,或是教授的研究室,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研讨、作业讲评和一对一的交流。教师和学生采取讨论的方式,在双方的对话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另一方面,地方高师院校的教学还应重视与外界的交流,特别是同西方教育界之间的交流。建立国际交流基金,通过聘请世界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开展合作研究,与世界知名大学或学术机构开展实质性的科研和教学合作,合作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及研究基地,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召开各种国际学术会议,选派教师和管理干部到国外大学访学和访问,吸收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先进经验和办学理念,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从而营造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的环境,推动学科建设的国际化进程。

三、结语

学科是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基本单元和知识的平台与载体,其发展水平代表着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因此,学科建设是地方高师院校建设的龙头,在地方高师院校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在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前,地方高师院校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和长处,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胆略,不断创新改革,才能真正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保持自己永不衰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坤华,鸥阳造.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2).

[2]唐鼎华.观察与思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第23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高校学科建设”课题组.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8).

[4]马建淮.关于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1(7).

[5]胡成明,马磊谮.我国现代设计发展之路的思考[J].包装工程,2007(6).

[6]李娟.创新思维[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7]何晓佑.设计问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8]李兵.高师艺术设计教育的困惑与出路[J].装饰,2004(12).

[9]张亮.设计思维训练[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

[10]朱华.论师范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11]楼慧珍.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和中国高等设计教育发展的对策[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推荐访问:学科建设 新时期 可持续发展 院校 高师


[论新时期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