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论文范文

马克思技术创新社会化思想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9 09:05:19   浏览次数:

【摘要】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之后,各项创业创新措施备受人们关注。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创新和创业的基础,理清创业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利于合理地制定创新策略,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社会化思想能够更好地指导当代中国创业创新思想的贯彻落实,只要有合适的社会土壤,创业和创新可以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关键词】马克思;技术创新社会化;创业创新

马克思总是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研究技术创新,从技术创新的社会化角度阐述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马克思指出:“一般劳动,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这种劳动部分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是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直接交往的活动的时候,我也只是社会的……”由此可见,马克思从技术哲学角度揭示了技术创新是一种社会化活动的本质。

一、技术创新与社会需求

马克思认为,人的现实存在是一种有欲望的存在,当人的一种需求被满足后,新的需要就会即刻产生,对人的生产和劳动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技术创新活动正是满足人的欲望和刺激新的欲望的活动,它不断地为人们提出新目标,不断地建构新的价值理念,从而不断的推进技术的发展创新。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需求,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是由于十六和十七世纪调节意大利山洪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需求为技术创新提供研究课题,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他指出:“象限仪的发明是由航运的需要引起的……”在第一次技术革命过程中,随着采矿业的快速发展,矿井越挖越深,用来排水的人力和畜力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能够提供较大动力的蒸汽机应运而生。“棉纺业的革命又引起分离棉花纤维和棉籽的轧面机的发明……”劳动力的缺乏也刺激人们发明新的机器甚至新生产流水线,以便提高生产效率,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减少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当贸易在英国已经发展到手工劳动不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人们就感到需要机器。于是人们便想到应用十八世纪时即已充分发展的机械学”。他在1846年12月8日致安年柯夫的信中又指出:“至于欧洲各国,那么迫使他们使用机器的,是英国在它们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在北美,采用机器是由于和其他国家的竞争,也由于人手不够,即由于北美的人口和工业的需求不相称。”马克思这句话突出地强调了社会需求与机器发明之间的因果联系。人们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发明更多的机器,提高效率,增加产量,以解决供需矛盾,强调了市场需求与机器的发明使用和发展,即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因果联系。如果创新主体背离市场与社会需求,违背消费者的意愿,不能使自己的创新产品或服务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要,必然会导致创新失败。

二、技术创新与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导致新行业的产生,新行业需要一定的工具、机械、仪器等各种设备,人们需要通过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制造所需要的设备。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分工导致出现了以科技创新为职业的科学家、发明家,“发明创新成了一种职业”,这些脑力劳动者专门从事科研创新活动,进一步加速了社会分工。

马克思曾说:“分工导致了这些简单工具的创造。”由此可见,社会分工对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技术创新的前提之一。社会分工的细化,造成生产中某一个工序效率的提高,对其他生产工序产生巨大的压力,引起工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解决。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每一次分工的加剧,也同样引起机械方面的新发明。”因此,社会分工的细化可以开辟新的劳动领域,导致新行业的出现,新行业需要新的机器作为发展的物质基础,于是就成为刺激机器发明的一个因素。社会分工有利于工具的分化与革新,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材料。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机械方面的每一次重大发明都使分工加剧……”“在英国,机器发明之后分工才有了巨大进步,这一点无须再来提醒”“机器的发明完成了工场劳动同手工劳动的分离”“总之,机器对分工有着极大的影响”。马克思还强调,技术革命引起新设备代替旧设备,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的程序化越来越明显,分工的速度越来越快。他指出:“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所以马克思得出结论,“随着发明的增多和对新发明的机器的需求的增加,一方面机器制造业日益分为多种多样的独立部门,另一方面,制造机器的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也日益发展。”技术创新导致新机器、新工具、新工艺的出现,需要一部分人专门使用,当他们长期从事这类新的岗位时,新的职业在事实上就形成了,社会分工也随之出现。近代以来,世界分工越来越细,新职业层出不穷,这就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结果。因此,技术创新不仅依赖社会分工,反过来也会加速社会分工。

三、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

马克思认为,技术创新能够“引起生产方式上的改变,进而引起生产关系上的改变,最终引起社会关系上的改变”。恩格斯指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是珍妮纺纱机。”“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从事创造蒸汽机的人们没有料到,他们制造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更能使全世界的状况革命化……”西方新制度学派的代表、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斯曾确认:“……马克思的著作,将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结合起来。马克思最早阐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将技术限制与制约同人类组织的局限性结合起来所做的先驱性努力。”“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理论分析框架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纵览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史,马克思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经济增长、社会变革、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关系的经济学家。

马克思说:“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一定状况下,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了,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写的那样,“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这些关系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技术创新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制度创新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力是内在发展动力,经常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革命性因素。同生产力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比较起来,生产关系一经建立,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总是从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开始的。

马克思还强调,法律制度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他曾指出工厂法促进一种新技术的创新,“在火柴业里,少年甚至在吃中饭时也得用火柴棍去浸蘸发热的磷混合液,这种溶液的有毒气体直扑到他们脸上,这种情况在过去被认为是自然规律。工厂法(1864年)的实施使工厂不得不节省时间,结果促使一种浸蘸机问世……”1474年,处于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率先在世界上制定第一部《专利法》,明确规定了对发明权的保护手段和对侵权行为的处理办法。这部法律极大地刺激了该国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威尼斯也成为世界上的著名城市。英国的专利法对蒸汽机等机器的发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美国为大力推动技术创新,积极制定了大量的科技法律。马克思强调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的起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制度创新会反作用于技术创新,任何技术创新的顺利推进都需要合适的制度安排与之相适应。

综上所述,马克思认为技术创新是社会化的产物,是由多种社会因素造成的。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一方面,技术创新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技术创新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是历史前进有力的杠杆。

推荐访问:马克思 社会化 技术创新 思想 研究


[马克思技术创新社会化思想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