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总结

徐州剪纸在高师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30 09:42:57   浏览次数:

摘要:徐州剪纸受两汉文化的影响,成为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从徐州剪纸艺术的现状、剪纸进课堂的可行性分析、采取的形式和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大胆的探索。

关键词:徐州剪纸;美术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0)35-0190-03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实现方式,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已经远远超越出剪纸本身。通过剪纸教学,让徐州剪纸走进高师课堂,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积淀,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是美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一、徐州剪纸艺术的发展和现状

徐州剪纸广泛分布于徐州的各市县。1993年,邳州市、沛县敬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2009年11月,徐州剪纸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2月,徐州剪纸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受到国际保护。1993年,邳州剪纸艺人王桂英、曹瑞兰、张桂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受徐州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徐州剪纸汲取了丰富的汉文化精神营养,形成独具两汉文化艺术内涵和地域特色的艺术特点、兼具北方剪纸粗犷豪迈和南方剪纸精巧细致的特点。徐州剪纸有着较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表现内容既有传统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人物,也有表现新时代生活风貌的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徐州剪纸分为两派,一派以邳州市剪纸为代表,作品构图密实,结构粗犷浑厚,善于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对黑白关系进行大胆处理和把握,简洁明快,画面朴实,大刀阔斧,精于表现生产生活、民风民俗,保持了原生艺术的纯正品格。另一派则以市区张丽君、孟宪云及沛县敬安镇剪纸为代表,作品灵秀俊美、细腻流畅、精雕细琢。

二、徐州剪纸走进高师课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村里不少人精于剪纸。他们不仅从小受剪纸艺术的熏陶,耳闻目染,在心灵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有的学生还会剪纸。从问卷调查得知,60%的学生喜欢剪纸艺术,40%的学生村里有人会剪纸,10%的学生能剪出一些简单形象。这说明,剪纸在学生心中已经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尽管如此,学生对剪纸的初步认识还仅仅是浅层面的,仅局限于内容、寓意等,对布局、黑白关系、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认识仍有待提高。

当今的青年学生,受社会经济、文化转变的影响,在大众传媒和各种视听艺术活动的冲击下,世俗化、娱乐化、感官化的直接视听感官刺激成了艺术传达的主流。以感性化、形式化、消费性为特征的审美文化使艺术更加贴近大众。视觉行为和视觉思维的改变,使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接受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往往沉迷于影视歌星、青春偶像以及各种怪诞、离奇的艺术形象,甚至出现道德滑坡、文化发展畸形、人性软化和脆弱等现象。剪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各种浮华文化的冲击下如何继续承载审美教育、文化传承、净化学生心灵的责任?剪纸进课堂有其独特的美学教育意义。师范学校在教学时间与空间、设备和器具、师资、教学效果的鼓励措施和监测手段上都占有优势,为剪纸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高师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不断提高的文化层次使他们能用独特的眼光审视徐州剪纸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我国民间艺术是美术教育的责任,但美术教育不应仅仅满足于履行传递美术文化的功能,还要主动承担起弘扬、传播与发展的责任,使民间美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传承,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得到创新。高师学生未来从事的教育职业会对徐州剪纸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前瞻作用。一个对文化有着深切关怀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会是无法估量的。

三、采取多种形式,让徐州剪纸走进高师美术课堂

1.多渠道感知徐州剪纸

我校先从欣赏徐州剪纸作品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剪纸。如欣赏王桂英的剪纸《摊煎饼》、《打场》、《翻山芋》。这些作品题材源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带着生活的纯朴、泥土的芳香,有一种感人的生命力和原生态的朴素美,学生无不对老人的作品啧啧称赞。当他们得知王大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家”的称号时,对家乡剪纸更加充满自豪感和向往。

为了引起学生对徐州剪纸艺术的共鸣,我校还采取了播放录像、录音资料等方式,让学生从视、听等多种感官认知徐州剪纸。如播放介绍王桂英的剪纸艺术生涯纪录片《干妈》;播放《梦想剧场》里,著名主持人毕福剑身着徐州剪纸服装亮相的片段;收听邳州民间艺人创作的《剪纸歌》录音:“……小纸落到我手里,我拿它来铰花样:能铰龙、能铰凤、能铰猴子满山蹦;能铰山、能铰水,铰得万物美又美;猪八戒、孙悟空,陪着唐僧去取经;秦香莲、穆桂英、诸葛亮来借东风……筐花、盆花、鞋样花,喜花、礼花、雕刻花,百花开在俺手下。小纸拿到俺手里,俺想铰啥就铰啥,铰得家家生活好,铰得人间美如画”。这种多渠道地感知徐州剪纸的方式,使学生学习剪纸的欲望愈加强烈。

2.组建剪纸工作室,请剪纸艺人进行指导教学

学习剪纸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校组建了剪纸工作室。学习采用工作室制是我校剪纸教学的一种创新,它是美术课外兴趣小组的延续,也可以称为兴趣小组的“升级版”。剪纸工作室类似民间“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有专业教师负责并进行指导,制定了工作室的章程,让工作室成员和教师学有“章”法。学校在学习场所、学习工具、学习材料、参考资料上提供支持,课余开放的专业教室,学生自主学习,每周定期交流。几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剪纸爱好者,学生剪纸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有几位学生的作品还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可喜的是,工作室的成员回到班级里,又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促进了剪纸教学的全面开花。

徐州的农村、乡镇有很多民间剪纸艺术家,他们非常乐意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学生。我校就请他们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给学生介绍剪纸技巧、讲述剪纸故事。徐州有一年一度的云龙山庙会、泰山庙会、白云山庙会,县区的有沛县刘邦文化节、丰县梨花节、邳州土山关帝庙会、睢宁儿童画艺术节等,这些都是民间艺术家聚集展示的机会。利用这些时机,带领学生拜访剪纸艺术家,欣赏、搜集他们的剪纸作品,请他们指点学生作业。与民间艺人的接触,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了徐州剪纸的生存现状和艺术魅力。

3.开展小课题研究

高师的剪纸教学不同于中小学校的剪纸教学。在学习剪纸技艺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对徐州剪纸文化内涵的探讨。为此,我校组织学生以各种“小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徐州剪纸。如介绍王桂英时,有专家称赞她为“中国的‘马蒂斯’”,其作品有“两汉遗风”。我们就成立了两个小课题组,分别探求“徐州剪纸作品与马蒂斯作品比较”和“两汉文化对徐州剪纸艺术的影响”,从更宽广的视觉审视徐州剪纸的文化意义。“两汉文化对徐州剪纸艺术的影响”课题组的学生翻阅大量资料,从构成学、透视学等角度探究了徐州剪纸沿袭汉代造像的特点,得出“徐州剪纸是对汉代造像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的结论。课题研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营建浓厚的剪纸艺术氛围

如果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艺术,离不开宣传。我校在橱窗、走廊、教室等处,用学生的剪纸作品进行美化和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剪纸艺术氛围。这种方式,一方面给参展的学生以学习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对剪纸学习的兴趣,又让所有学生对美的实物、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全校师生对艺术美的感受力,提升了校园文化层次。

四、徐州剪纸走进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1.要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徐州剪纸博大精深,学生并不具备民间艺术家深厚的生活阅历和对艺术敏锐的洞察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视教学过程为每个学生参与、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为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在指导学生进行剪纸创作时,可以引导他们从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开始,例如茶杯、讲台、花瓶等。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头脑里幻想的形象、生活情景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运用平面、简括、夸张、添加等多种造型表现方法灵活地创作作品。在传授剪纸过程中,不让学生用铅笔打草稿,直接用剪刀剪,这样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随心所欲的自主探索、轻松活泼的尝试体验,既符合徐州剪纸“不描不画、信手拈来”的创作特点,又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2.要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与补充,协同推进

剪纸教学需要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剪纸艺术研究。如语文课从文化、文学角度分析徐州剪纸中借物寓意、谐音取意的独特艺术语言和对生命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生活的讴歌;政治课从社会学角度讲解“弘扬民间艺术,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信息技术课欣赏剪纸电影《济公斗蟋蟀》、《火童》、根据潘长江的小品制作的剪纸动画《桥》等,带领学生用剪纸形式制作动画或课件片头等。这种多学科的协同推进,能让学生沉浸在剪纸艺术的知识海洋里,从而促进徐州剪纸的普及、传承和推广。

3.要把握剪纸教学“以点带面”的教育作用

“美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徐州剪纸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艺术与生活的链接,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家纯真的情感、广泛的文化修养、熟练的技巧、丰富的想象力、对艺术和生活的感知能力等这些“面”,都要通过剪纸教学的这个“点”,让学生慢慢体会和学习。剪纸是一种文化载体,剪纸进课堂的最终目的是文化的传承,通过剪纸教学这个“点”的学习和研究,从而将眼光放到徐州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如丰县糖人贡、徐州香包、江苏柳琴戏、徐州琴书等,继而关注我国乃至世界的民间艺术、民族文化。

徐州剪纸走进美术课堂,不仅丰富了高师美术教学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对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兰放.王桂英的剪纸人生[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德胜.美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刘苏.徐州剪纸”申遗成功”[N].徐州日报,2009-12-24.

[4]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推荐访问:徐州 剪纸 美术教育 探索 实践


[徐州剪纸在高师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