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活动总结

教育督导与评价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9 08:45:45   浏览次数:

编者按:“管办评分离”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热词。如何推动、落实管办评分离,如何对其进行督导评价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2016年6月2日至3日,在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举办的“北京2016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上,有关教育专家和部分教育行政、教育督导部门负责人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和交流。此次督导评价研讨会的召开,必将推动全国教育督导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实现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此,从本期开始,本栏目将陆续呈现此次会议上的精彩发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五年来成效显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提前实现了规划目标。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越来越旺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提升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迈向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任重而道远。教育督导与评价工作必须研究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与时俱进,有所突破。

增强质量意识,加强内涵建设

随着我国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上学难”的问题得到根本缓解,而“上好学校难”的矛盾日益凸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毋庸置疑,缓解教育主要矛盾、化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和软件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努力,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而办好学校的核心要素,如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优良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校风学风以及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等,则需要经过几代师生的努力,需要长期的积淀和社会的认可,不可能用钱堆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这个角度而言,长期积累、厚积薄发是学校发展进程中一条不可逾越的规律,我国教育发展方式正在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教育督导和评价工作要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增强质量意识,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的内涵建设上,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变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重要先导。要确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开展教学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形成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校园文化;要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多样化的质量观,突破传统的“千校一面”“万人一面”的培养模式的禁锢,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探索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要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观,探索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育政绩观和学校绩效观,保证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教育督导和评价工作要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国情校情,将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观念更新贯穿于人才培养和学校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优化教育结构,拓展优质资源

优化教育结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了就业市场和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的急剧变化,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层次类型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要强调多元联动,鼓励多方主体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潜能,特别是政府、高等院校、城乡中小学之间应积极加强联系与协作,共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要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科学顶层设计、转变学校管理方式、提升学校自我发展能力等手段,形成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动力。要加强科学规划,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公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和社会对于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教育督导与评价工作要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研究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培养方案,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深化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效果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功能,质量是学校声誉的载体和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当前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互联网技术和知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知识传递方式由单向转为多向互动,使得学校的知识权威和学术垄断地位遭到威胁,教育实际效能受到社会质疑和批判。以“慕课”“微课程”“翻转课堂”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方式的兴起,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过程,教师角色正在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机制乃至教室布局面临一系列的冲击。又如,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增加了学生选择性和高校自主权,高中学校的选课制、分层教学、走班教学将成为新常态,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要顺势而为。

教育督导与评价工作要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主动应对新的挑战,深化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融合线上学习与线下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

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当前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仍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中央与地方教育事权财权关系还需进一步调整,学校办学主体地位还需进一步落实,如何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监督和制约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要抓住修订《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制定学校章程的契机,以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现代学校制度为目标,更新教育行政法治理念,调整行政管理方式,强调行政程序价值,对政府与学校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进行深层次的调适,努力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格局。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领导、决策、管理和监测制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全局性的制度安排和治理体系设计,构建符合国家要求、适应地方需要、回应百姓诉求的体制机制;健全教育行政绩效评估体系,针对履行职责、行政效率、行政效益、行政成本等开展评估。要推进简政放权和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地方教育统筹权,调动基层和学校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要完善内外联动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培育和扶持第三方评价机构,支持和指导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标准,采用现代评价方法与技术;保证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独立性,切实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

教育督导和评价工作要主动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督导和评价人员的专业化素养;优化督导和评价体系,丰富督导和评价内涵,调整督导和评价标准,完善督导和评价技术,为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推荐访问:新形势 应对 挑战 评价 教育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