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计划

浅议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融入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8 08:58:13   浏览次数:

摘 要: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生活故事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情境教学。充分运用情境过程,可以拓展数学教学模式,再现学生实际生活的场景,让数学知识融入生活,让数学富有生活气息。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不断丰富生活经验,有效拓展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不断完善情境教学的融入条件,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提升数学实践能力,有效完成数学教育目标,实现数学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创设;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09

作者简介:应一帆(1987—),浙江永康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随着新课程教育的改革,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情境融入教学也是新时代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挖掘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会成功的喜悦,促使学习效率的逐步提高,在小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给课堂带来了新气象,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式活动,优化了数学教育教学,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情境教学,充分认知数学情境融入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對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模式,是利用再现情境、学生合作以及对话的支持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合理安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小学数学课堂,要采用生活情境解读数学知识,整个过程中,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数学活动,建立共性的认知,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测量能力,又让学生感受了运用数学知识的快乐,知识得到巩固,学生从而获得发展。比如,理解正方体和球体的区别,可以利用故事《圆圆和方方》的故事帮助学生对两种形体进行认知。故事中的圆圆到处滚动的特性,与方方支撑物体的稳定性形成鲜明的数学知识点,在故事的情境表述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猜想到两种“体”的初步特征,建立初步“体”的概念,然后根据两种“体”的不同特征,拓展到生活中的运用,如球体在体育中的各种球类的使用,正方体在建筑的运用等,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理解球体和正方体。随着类似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会建立问题情境—猜想研究—建立模型—实际应用的步骤发展模式,让生活情境融入教学形成模式,鼓励学生举一反三,逐渐落实,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数学不再抽象,简化了数学教学过程。

二、丰富生活经验,不断完善情境教学的融入条件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部分,其中采用的情境教学模式,大多再现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经验是情境教学的基础条件,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本身潜在的情境表现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发现、探索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比如,学习钟点时,可以与日常的生活、工作联系起来,上学、放学、吃饭、上课、下课都有时间要求,体现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生活,理解时间,就可以让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具体的事件时间化。学生买米买面,学生会根据所学的“千克”和“克”的关系,衡量物品的价位,从而知道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因此,丰富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实践,是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世界中的许多生活元素都可以与数学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诠释,去分析。比如,体育场地设计、典型的数学建筑、购物的金钱计算等,无不体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活与数学情境关联,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活,并主动在生活中实践数学知识,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体验生活,习得经验,获得能力,发展数学理解力,促进情感培养,让数学课程情境化教学生活化。

三、有效拓展活动,逐步丰富情境融入的教学内容

情境性教学,鼓励学生在现实的情境活动中去理解、去领会、去分析,利用生活实际把问题情境化。因此,拓展活、丰富情境教学的内容也成为教师不容忽视的部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丰富的情境性教学内容,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的过程。比如创设数学区角,提供扑克牌、人民币模具、数学游戏棋等,扑克牌可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还可以开展多种竞赛性的游戏;人民币开展买卖关系,发展学生解决生活中的购买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材料,学生再构建材料,完成材料的组合,利用材料创设活动情境,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活动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在区角中,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实,找准生活情节,切入数学知识,既张扬了学生个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巩固了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在玩中学,学中玩,淡化了教学任务,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在角的认识中,教师利用游戏情境,让学生探究三角形和四角行的稳定性,并用生活实例验证,丰富而有趣。还可以成立数学课外阅读小组,通过阅读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分享日常中的数学趣事,理解并充分表达数学概念,内容更显生动趣味,便于学生接受。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制作数学玩具,应用数学知识,结合实践操作,让数学内容具体化。制作数学报纸,让学生创作有趣的数学故事、有趣的数学诗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宣传,重视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获得发展。

四、提升专业技能,继续深化情境教学的融入模式

教师实施数学情境化教学时,要科学把握教材,这是教师实施数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师要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价值和优势,优化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从现行的文本材料中读出隐性的规律及内涵本质,并用适宜的方式描述给学生,引领学生达成目的。比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利用折一折、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的探究情境,提升角的认识等。教师要不断探求教学方法,寻找灵活多样的情境教学表现模式。比如,设置生活场景,在场景中让学生充当营业员、装修工、车间工人、值班员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角色,运用数学知识,完成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融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体会个人经历的数学故事,利用自身的精力,强化数学运用技能,比如,找错钱、修椅子、制作教具等创造性的利用,学生会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发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落实教学中的情境再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参与在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才能优化课堂,尊重个性。对于教师,这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升专业化教学水平,情境化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情境融入,不仅仅是数学回归生活的过程,而是应当理性地把课堂数学知识向社会生活化转化,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让学生用科学的观点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提升数学实践能力,有效完成数学教育目标,实现数学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吴素芳.演示法——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09(34).

[2]阎春兰.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上旬刊),2014(1).

推荐访问:情境 小学数学 融入 生活


[浅议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融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