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承揽合同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和内涵发展的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7 08:47:58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以如何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无缝

对接或生态融合提高其实效为主要出发点,分析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

学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探讨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小学数

学课程深度学习和内涵发展的途径和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高

课程实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不断完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促

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验能力和信息意识的提高,逐步形成“课堂

无边界、思维无止境、信息无极限”的数学课程新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信息技术;深度学习;内涵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较广泛。但是,某些教师由于自身学科知识体系、教学预设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到位的原因,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到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过分依靠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严格按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最基本的要求搜集并演示相关学习内容,导致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案缺乏灵动性,整合性和发散性。长此以往,束缚了一部分学生数学能动思维和个性学习策略的有效形成。

第二,生机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只关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演示,而忽视学生和多媒体课件之间的交互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导致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率降低,从而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灵动性。

第三,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不合理。在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或关注生活场景或关注算理和定义的推导过程,忽略了将两个重要要素的有机整合,导致学生或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或因哗众取宠的情景而淡化了算理和定义推导过程中的自主生发。每一个要素的缺失都会导致一系列无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三角形这一内容的讲解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相关情景对学生进行系统讲解,但是在图形解析中的形象展示却有所欠缺。长此以往,学生图形认知能力就会弱化。因此,寓教于景至关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二、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形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育者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予高度关注和广泛重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来实现数学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深度达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扩大信息学用渠道。因此,笔者认为关于开展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和内涵发展的研究,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小学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积极开发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更便于师生沟通的渠道,更直观形象的数学思维形成工具,更宽领域的数学资源和更注重数学体验、实践与创新的创客空间,将其作为构建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模式、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和形成数学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创新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发展。

其一,创新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之下,学生可以以一种更为直观、具象的方式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可以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在过程演变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使学生养成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生师和生生间的交互频率,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创新的效率。

其二,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或教学资源库等渠道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精神。

其三,扩大信息渠道。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之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或创客空间对课堂教学做拓展延伸,打破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将更多的教学方式和信息源融入其中,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朝着自主探究、多元化生成、思维无极限和实践与创新的方向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辅助下的高效生成

1.以信息技术为重要辅助手段,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为重要辅助手段,逐步充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与信息技术环境下丰富的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促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检索方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高效搜集、系统整理和优化组合,进一步拓展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科学、系统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指定的学习平台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检索和深入研究,给学生“投入数学和思维拓展”提供适切的途径与策略。

例如,在人教最新版六年级小学数学《分数除法》这一章节的讲解中,教师可以以分数除法计算、比的意义、基本性质理解和比的应用等内容为教学主要出发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网络上与本章有关的教学案例、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将其中的精髓部分进行整合导入,从而提高备课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分数除法的概念、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內容在网络上检索,从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点,这样能促进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创新教学导入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导入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要遵循全面导向原则、兴趣激发原则或认知铺垫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创新与反常规突破,将静态知识以动态方式进行呈现,技术与应用相结合,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促进本课数学知识生成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导入情境[2]。

例如,在人教最新版六年级小学数学《负数》这一章节的讲解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在此基础上利用Flash动画为学生演示温度计的变化情况,让学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温度计基本要素进行交流讨论,如“每一个小格表示的是多少摄氏度?”、“那么,5个、10个小格又分别表示多少呢?”等,并以零度以上的气温和零度以下的气温为示例进行分析,由此引入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负数,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到负数相关内容的学习状态之中,注意课堂教学环节的凝练高效。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环节有效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精心设置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让其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度融合,促使其由单一的辅助形式朝着多元化的辅助形式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各项教学活动地顺利实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深度达成。对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其年龄和心理特点入手采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辅助策略,构建引导启发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3],实现学生具象思维与数学知识抽象思维之间的过渡无痕。

例如,在人教最新版六年级小学数学《百分数》这一章节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设置两个题目:

(1)学校预计于2018年建筑一个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操场,但是实际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是预计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多少?

(2)学校预计于2018年建筑一个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操场,但是实际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比预计建筑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多少?

结合题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就本题的实际情境进行真实演练,以一种更为动态的方式将其展示给学生,学生对两道题型的异同进行深入观察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利用画线段的方式加强理解,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加深对百分数复杂题型的理解。

(四)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具备科学精神

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形象生动的辅助手段来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不能感知到的知识通过情景性、艺术性、灵活性和指导性的信息技术辅助工具来展示和体现。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多元化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促进课堂教学的交互延伸。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通过数学认知体系的有效形成来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综合数学能力得以全面发展,并形成科学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人教最新版六年级小学数学《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之中,为学生播放圆锥、圆柱的平面解析图,通过一目了然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对圆柱、圆锥表面积计算公式深入理解,并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析,有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然后,教师在平台中设计了一套闯关练习题,练习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定义何算理的判断与填空,到基础习题的练习,再到难题的挑战,每做对一道题,多媒体平台就会给予相应的语言激励,激励同学们闯到最后一关,看谁能摘得本课的数学“皇冠”,这样的设计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科学精神的素养形成做好铺垫。

总结: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要通過对教学模式的有效探索与大胆突破,进一步涵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并利用好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从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导入方式、优化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等几方面入手,具象生动、激趣引导、深入浅出、过渡无痕、拓宽渠道、丰富资源……,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瑞英.“班班通”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5)

[2]康鑫,李奇志.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情境的创设[J].华夏教师,2015,(10)

[3]教基〔2001〕17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6)

作者简介:韩学然,男,出生于1970年8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毕业于天津宝坻师范学校。现任天津市宝坻区电化教育技术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电教中心的日常工作和市电教馆的业务工作。

刘立芸,女。出生于1975年8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校。现任天津市宝坻区顺驰小学教务主任,主要负责学校的教务工作。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内涵 深度 研究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和内涵发展的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