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求职信

关于京津冀高端制造业与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2 08:42:01   浏览次数:

zoޛ)j馟im;]4^tm5MtӍiivu~9iZ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多更快地培养和培训高技能人才,被视为中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特征有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之分,群体特征通过个体特征体现出来,个体特征又包含在群体特征之中。因此,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高超的动手能力,二是突出的创造能力,三是极强的适应能力。

二、京津冀三地产业制造业发展情况

(一)北京地区产业及制造业发展情况

北京市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6亿元,同比增长7.7%。2013年北京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已经达到0.8:22.3:76.9,从其三大部类的产业结构来看,北京的产业结构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接近,己经由“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心由三大部类间的升级,逐步转向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和生产环节的高端化。尽管第二产业的比例下降,但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并未回落。其中,高端制造业的比重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41.2%上升至2007年的47.8%。

2013年北京的产业集聚更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收入超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快于全市平均增速6.3个百分点,对全市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六成。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中的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实现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超过九成和八成。

(二)天津地区产业及制造业发展情况

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有着百余年积淀的产业底蕴。2013年天津市生产总值达到14370.16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1.3:51.7:47。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来看,天津仍处于上中等收入地区和工业化后期阶段。按照世界大都市的发展规律,工业化进程基本由第二产业主导,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将逐步呈现出“重工业化、深加工化、技术集约化和高端化等趋势”。凭借其特殊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在近年来滨海新区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天津“第二产业已经呈现深加工、集约化和高端化趋势”,具备了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基础条件。从2007年起,天津先后分五批实施了120项重大工业项目,形成了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初步构筑起了高端产业发展框架。

(三)河北地区产业及制造业发展情况

河北省内环京津,是首都的畿辅地区,是京津重要的生态和安全屏障。在京津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北省也获得了长足发展。2013年河北省实现总产值28301.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52.7:35.3,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制造业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尽管近年来河北省已经成长为农业和基础原材料生产大省,并拥有突出的交通和港口资源优势,但是由于京津(特别是北京)的极化和“孤岛”效应过强,“虹吸”现象严重,加上自然资源条件的逐步恶化以及产业政策的滞后等原因,河北省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群内核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出现了区域产业梯度过大等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甚至出现了“环京津贫困带”。就制造业产业结构而言,河北省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趋同,内部竞争严重;二是以传统资源性产业为主,产业层次不高。

三、京津冀三地高技术技能人才状况分析

(一)京津冀三地产业和经济发展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1.北京市产业发展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

2013年,北京市人口总量达到1297.5万人,北京地区人才资源总量已超过400万。根据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提供的2013年第三季度北京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北京市第二、三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比重分别占20.09%和79.04%。如果以行业划分来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需求量位居前三位,对劳动力需求的比重分别占21.13%、17.07%和13.84%。整个北京市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人数为33669人,而技术人员供给人数只有6165人,求人倍率达到5.47。求人倍率是指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它表明了当期劳动力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理论上求人倍率可以反映一个统计周期内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当求人倍率大于1,说明职位供过于求;如果求人倍率小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数据表明,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的供给存在非常大的缺口。

2.天津市产业发展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

2013年天津人口总量达到993.2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达115.66万人。《天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这些数据都表明天津经济社会在“十二五”期间会经历一段快速发展期。天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才,并且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尤为迫切。当前天津市高技术技能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缺乏,这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也成为制约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天津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天津市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大量高技术技能人才。

3.河北省产业发展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

2013年河北省人口总量达到7416万人,人才资源总量449.34万人。河北省在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规模小、知识技能结构老化和地区、行业分布不均衡的现象,特别缺乏设计、开发、策划等高端人才。全省81%的大中型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近年来,河北省完善综合性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使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大大增加,质量显著提高。总体上来看,河北省还只是一个人力资源大省,还不能算人才强省,人才实力、活力和竞争力都比较薄弱,突出表现在整体质量、水平不高,相对过剩和严重短缺并存,结构性矛盾突出,行业、城乡、区域分布不协调,尤其是科技创新人才不足,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严重短缺。这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突出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尤其是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开发力度。

综上所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京津冀区域高技术技能人才还是十分短缺,供不应求。因此,京津冀应该加大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做好高技术技能人才战略定位,制定好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开发举措。

(二)京津冀三地产业与制造业发展趋势

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与高技术技能人才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重点产业人才主要集聚在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程度较高,且近两年增长速度较快,而该地区现代制造业人才近期出现递减的趋势。这种现状充分说明未来时期北京地区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成为必然趋势,从而将人才培养的基本态势与产业发展趋势相结合,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为重点、兼顾培养高端制造业人才的新格局。

天津、河北地区的优势产业人才主要分布在制造行业,而天津地区制造业的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现代制造业部门,如航空航天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 ;河北地区的优势产业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行业,如钢铁行业、石油化工行业以及轻纺工业等等。因此,在京津冀区域内,北京地区的高端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天津地区中高端制造业、河北地区传统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三个地区的制造业恰好形成互补优势。同样,北京地区的服务行业整体优势比较明显,从整个区域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天津、河北服务业的劣势。京津冀地区要从宏观层面把握产业与人才的关系,按照以产业互动带动人才合作,以人才合作促进产业互动的总原则,在未来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寻求产业人才合作点。

根据京津冀地区产业人才比较优势,结合各地区“十二五”时期重点产业的发展规划,北京、天津和河北应当在以下产业领域开展人才合作:制造业人才合作。北京地区的制造业主要以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为主导方向,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 ;天津地区的八大优势产业人才基础雄厚,近两年增速较快,制造业的高端化趋势渐为明显 ;河北地区在承接京津地区转移制造业的基础上,以发展传统制造业为主,并兼顾发展现代制造业。这样,京津冀地区制造业人才合作点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服务业人才合作。北京地区第三产业是人才集聚的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人才基础雄厚,尤其是金融业人才、信息业人才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集聚程度较高。天津地区以金融、信息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人才为主;河北地区注重新兴服务业人才开发,如旅游业人才、商贸物流人才、会展业人才和金融业人才等等。

四、京津冀高技术技能人才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分析

(一)京津冀地区高职教育的基本结构分析

从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优质教育资源在三地的分布显著不均衡。京、津职业教育可谓名校云集;河北省虽然是高职教育的规模大省,但教育质量处于中下游水平,部分指数仅为京、津两市的1/4甚至1/5。

1.三地高职教育的规模结构,京、津发展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河北省虽然是高职教育的规模大省,却非高职教育质量强省。

2.三地高职学科分布各具特征,北京层次分明,天津专业化不明显,河北工科为主、农科不足。

3.三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结构比例失衡,京津以高职教育为主,河北以中职教育为主。

4.北京职业教育经费充足,天津市次之但相差幅度较大,河北省的经费则严重不足。

(二)京津冀高技术技能人才结构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分析

根据2013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北京市人口总量达到1297.5万人,北京地区人才资源总量已超过400万;天津人口总量达到993.2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达115.66万人;河北省人口总量达到7416万人,人才资源总量449.34万人。京津冀地区拥有全国7.95%的人口,但专业技术人员只有97.43万人,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55%;北京拥有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占全市人口的11.88%,天津高技术技能人才占比15.8%,河北则占比不到10%。

(三)京津冀产业人才的分布与互补分析

京津冀地区重点产业人才分布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高端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且近年来现代服务行业逐步成为北京产业发展的重点,未来时期北京地区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成为必然趋势,从而将人才培养的基本态势与产业发展趋势相结合,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人才培养为重点、兼顾培养高端制造业人才的新格局。天津、河北地区的优势产业人才主要分布在制造行业,而天津地区制造业的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现代制造业部门,如航空航天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 ;河北地区的优势产业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行业,如钢铁行业、石油化工行业以及轻纺工业等等。因此,在京津冀区域内,北京地区的高端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天津地区中高端制造业、河北地区传统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三个地区的制造业恰好形成互补优势。

为此,必须迅速建立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院校联盟,以此为基础,建设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区域间相互支持的京津冀高技术技能人才一体化培养机制,实施京津冀现代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战略。该战略的初期目标是:

1.构建协同化招生体系

在京津冀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协调下,打破招生区域限制。三地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各自学校专业特色,结合市场供求需要,自行发布招生计划;三地学生可按照“同城”待遇,自由报考相应院校。

2.构建协同化学分互认体系

在京津冀三地建立区域学分制信息系统,同步推进职业院校学分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区域内校际学分互认机制,促进学生在区域内职业院校间自由流动,增强三地职业院校管理的规范性和竞争力。

3.构建协同化课程改革体系

京津冀三地职业院校应对接京津冀高端制造企业用人需求,建立课程合作研发制度,重塑职教理念,重构科学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需要,把职业标准要求融入课程,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依据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引导职业院校调整专业设置,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技术技能和操作规范,着力培养学生对现代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4.构建协同化数字资源体系

京津冀职业院校各自都建有大量数字资源,因此,应该将三地教学资源汇聚起来,通过建立开放灵活的区域性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5.构建协同化师资培训体系

京津冀职业院校应该建立统一的师资培训体系,引导教师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通过相互支持,建立校际间教师学术交流、访问制度;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通过引进兼职教师,导入企业文化,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6.构建协同化教育科研、教研体系

京津冀职业院校应该建立统一的教育科研、教研体系,集中学术力量制定教育科研、教研规划,开展合作攻关。当前,尤其要研讨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研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等问题,在三地率先搭建起高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7.构建协同化学生资助体系

在京津冀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措施、信息平台,实现三地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一体化,对于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院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8.构建协同化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在京津冀区域内建立规范有序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实行“一网注册、三网发布”,推进人才信息资源与三地人才需求对接;尽快建立健全三地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机构,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和职业介绍机构紧密结合,并利用劳务市场和互联网等渠道,为毕业生就业或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

9.构建协同化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质量联席评价体制,对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进行联合开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联合指导;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相互衔接的质量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区域内职业教育的督导评估,从而实现三地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Abstract: High-end Manufactur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skilled Talent is important task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 for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Jing-Jin-Ji regions. There are relations between high-tech skilled tal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well as between high-tech skilled talent 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y. These relations show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unit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cooperatively foster high-tech skilled talent in the Jing-Jin-Ji regions.

Keywords: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Jing-Jin-Ji regions; high-end manufacturing; high-tech skilled tal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责任编辑:王之刚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高技术 制造业 技能 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