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简历封面

供需多元化视角下高职航海人才分类培养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4 08:43:48   浏览次数:

摘 要:针对当前水上运输领域需求多元化和高职生源结构多样化的现状,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改革等多方面提出了实施高职航海人才分类培养的建议,以期为高职航海类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航海教育;多元化;分类培养

随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大力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推进,航运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培养能满足水上交通运输领域(远洋、沿海、内河船舶驾驶及航政管理)多元化需求的航海人才是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当前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高职航海专业以培养海船驾驶员为主要目标,人才培养标准较单一、专业口径窄、难以满足多元化的航运人才需求等问题凸显;加之近年来受生源危机的影响,生源数量和质量下滑明显,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的结构和就业意愿出现多元化,高职航海教育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以供需双方多元化的需求为视角,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实现从现有单一培养目标模式转向适应航运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多线并举培养目标模式,对促进航海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一)多元化的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海洋运输是当今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全球90%国际贸易量均由商船承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远洋船舶驾驶人才仍然保持着旺盛的需求,航运业的发展需要一支稳定可靠的高素质的船员队伍作支撑,培养满足航运企业需求的远洋船舶驾驶人才仍然是高职航海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另一方面,我国是水资源大国,境内江河众多,水路运输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材料、能源等大宗货物的运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河航运人才的需求持续升温,加之,内河船舶升级换代,先进的导助航仪器的装备,船舶管理体系的提升等因素的影响,原有的文化水平较低的内河船员队伍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亟需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满足现代化水运发展的船员队伍作为补充。

随着内河港口、航道和船闸的快速发展,水运经济对社会发展的保障促进作用正不断提升。内河航道、海事部门从事过闸管理、航标维护、秩序维护的执法艇增多,现职船员由于年龄、知识老化等原因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而被迫离职,执法艇船员面临严重的短缺的现象。

(二)学生发展多元化的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院校急剧扩招,近年来高考适龄学生人数的持续减少,高职航海专业的生源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招考形式除面向普高招生,还面向中职对口单招、普高注册、中职注册等,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整体下降明显,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结构多元化与现有航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匹配的问题凸显。

从当前在校和即将入学的学生年龄来看,基本上都是“90后”、“00后”,追求个性、生活条件较优越、自我意识强等是这一代学生共同的特点,传统的教育方式、成才理念等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目标要求和学生的个性需求,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寻求当代大学生知识、技能获取途径与素质提升的多样化创新。

(三)多线并举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从高职生源结构多元化和水上交通运输人才需求多样化这一背景出发,目前对高职航海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可以分成三大类,即远洋船舶运输方向、内河船舶运输方向及内河航政管理方向。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及就业意愿,探索实施高职航海教育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具备海船船舶驾驶、内河船舶驾驶、内河航政管理等岗位适任能力的毕业生,实现接受高等航海职业教育的学生人人能成材的目标;同时,又要注重专业能力的拓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向高层次院校深造和未来职务晋升搭建通道。

二、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分类培养的依据

以现有航海技术专业、海事管理专业等专业群建设为载体,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实施课程分层教学。依据学生就业意愿及兴趣爱好实施培养目标分类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适度增加英语教学课时,通过英语入学考试,一、二学期实施A、B、C三个层次的英语分层次教学,设置适合不同英语基础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据学生期末成绩对学生层次进行动态调整。在三、四、五学期设置中期考核,科目为英语及专业课程,通过此次考核对学生细化的专业方向分类培养,将部分学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好、专业稳定性强的学生重点向远洋船舶驾驶方向培养,以推向国际航运市场;学业成绩一般、愿意从事船员职业的部分学生向培养沿海、内河高素质船员发展;将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的学生等,重点向胜任海、陆两个方向多岗位的复合型航海人才培养。

(二)课程体系的开发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围绕培养海船船员、内河船员、具备航海专业知识的航政管理人才三个大方面,打通航海技术专业群的课程设置,根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大纲》、《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相关规定及海船二三副、内河船舶二三副适任能力相关要求,实施“课证融通”的模块化渗透型课程体系应使教学活动与航海职业工作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航海职业情境化的工作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航海职业技能。

在现有航海技术专业、海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善,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由学校开设的通识平台课程组成,能满足學生基本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由航海专业的基础模块课程和专业核心模块课程组成,为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必须掌握的课程,远洋方向注重商船技能与英语强化,沿海方向注重商船与特殊任务船技能强化,内河方向注重专业基础能力提升,同时设置内河航运类课程。拓展课程则由专业拓展课程、实践创新课程(系列实践创新项目或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等组成,专业拓展课程是与三类培养目标相衔接的提升型课程,如国际贸易与法规类课程、水运管理类课程,实践创新课程是以强化应用、辐射专业而开设的如创业创新项目或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为职业迁移、职业发展及学历层次提升等服务。

(三)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教学手段多元化是当前教学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除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还应借助计算机、网络、投影、仿真软件等使学生能沉浸在特定的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90后”、“00后”生活网络大时代,对网络有着天生的敏感性,因此可以根据生源知识结构和个人发展需求多元化的特点,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虚拟仿真和理实一体化教室开展教学,同时建设覆盖主干课程的微课程群和教育教学资源库,实施校内开放的“线上线下、虚实一体”互动教学模式。

具体操作层面,以水上交通运输行业对航海技术人才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以云技术、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结合“智慧江苏”、“智慧高职”建设,推进建设基于云构架的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平台、课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线上线下协同教育新体系;通过智能教室、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室、实训教学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实现对专业教学过程的主体活动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同时通过加大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资源的建设,打造航海技术专业课程群共享教学资源。

(四)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多元化

教学效果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理论考核以海事局适任证书全国统考为准,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根据STCW公约与规则及我国海事主管机关对表明海船船员具备专项技能的合格与适任的要求,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教学实习船和顶岗实习船,确立了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能力培养目标,设计了专项实训、综合实训和航行实习等模块,形成了由實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不同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对课内实训、专项实训、课程设计、校外实习采用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形成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某一门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国家海事局组织的适任评估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以完成某一项船员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考核内容和适任标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张军侠,潘菊素.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多样成才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5(04):99-102.

[2] 吴益峰.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创新实践: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1):26-28.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SJA1240;文章为2017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B65;文章为2017年度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YJY/2017A01。

作者简介:李伟(1984- ),男,讲师,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系,硕士,研究方向:航海职业教育。

推荐访问:供需 高职 航海 视角 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