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面试技巧

高中物理教与学的思考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6 08:41:56   浏览次数: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教学始终被认为是一道门槛,是学生无法适应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内容。

一、注意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

高中的知识不论从知识的体系上还是从内容的结构上都有一定的跨越。首先,在知识范畴上,虽然有些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联系,但从应用上已有很大的不同,如在初中力学部分,(补充)从对知识的了解掌握,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简单了解,更多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培养以及物理思维的形成。高中部分更注重知识网络的形成,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的扩展和加深。其次,在知识的结构和能力上,要求上有很大的差异,如高中部分的动能定理,它研究外力对物体做的功跟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往往比直接用牛顿定律要简便。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呢?可让学生分别举出一些做正功和做负功的实际例子,然后引导他们分析物体动能的变化。

二、让学生学会对物理模型的建构

物理模型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学会了建构物理模型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成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例如,一个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而平衡,其中有一力先减小至零而后又慢慢增加至原来的大小,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只有明确物理模型及过程的变化,才能明确物体的加速度是先增大至最大的加速运动,而后又是加速度不断减小至零的加速运动,最后是以最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明确物理模型的建构,同学们很难理清力的变化和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三、关注实例引导、注重化难为易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重要规律,如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冲量定理等均是直接进行理论推导而得出的。由于不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照此进行教学,多数学生势必产生推导过程明白,而应用却无从下手,特别是对普通中学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在这些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就将纯理论推导与“实例”引导互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形象的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活化”的程度。

四、关注高中试验教学

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制订好试验计划且认真规范地做好演示试验,并要求学生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制订试验方案、步骤,设计纪录表格,合理选择仪器,正确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学会分析整理试验结果且得出必要的结论,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以及调整技巧,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坚忍不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细致耐心的良好心理素质。

五、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

没有高考压力的高一年级学生在心态上容易产生放松心理。在进入高中阶段的不少学生曾这样跟我说:“老师,只要我喜欢的学科,我就一定能把它学好。”也有少数学生悄悄告诉我:“老师,我的确很喜欢物理,可我的物理成绩老是上不去,这是什么原因?”还有个别学生跟我说心里话:“我因害怕而不太喜欢物理,所以我学起来较困难。”持以上说法的学生,均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多次遇到,于是我便分别对他们认真地调查起来,并得出以下一些看法:其中的一类学生,他们之所以喜欢物理,并有把握学好它,其原因主要有:教师教学水平高,诱导能力强,善于控制课堂;学生本身的学习方法正确,学习习惯良好,课堂上课有序;受物理学科有关、相关或相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较大;物理学本身的趣味性,以及它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应用实际联系的紧密性,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另一类的学生,他们之所以喜欢物理这门学科的主要原因是:物理学本身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他们在学习上困难较大的原因通常有:他们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容易失序,把握不住自己;教师的教法存在不足,不适应学生同时学生也不适应;从教材出发,受学校教学目标影响过高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实际学习水平差距相左,这一条尤其突出。两种认识导致结果差别明显,由此可见,研究并掌握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十分重要。

推荐访问:教与学 高中物理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