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转正申请书

提高艺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6 08:45:07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艺术高职院校学生数量进一步增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艺术高职学生的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创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艺术人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G71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强调,中国目前正处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广大文艺工作者。艺术类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文艺工作者的摇篮,毕业生大多从事与文艺相关的工作。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为艺术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同时,《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到,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由此可见,《意见》对文艺工作者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艺术高职院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要提高艺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以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目标和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大胆地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提炼出适合艺术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举措,为艺术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证。

一、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相比较,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不但与我国长期的高考制度有关,也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有关,同时专业的独特品质也形成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积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促进高等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成长和成才的要求。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分析如下。

(一)专业情结浓厚,文化意识淡漠,重专业轻文化现象突出。

这是艺术高职院校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个共同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专业,却忽视文化学习,造成文化基础薄弱。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文化基础不好而选择学艺术的。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功利思想相关。艺术高职院校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多,普遍存在重功利、讲实际的思想,认为走上社会就是靠专业吃饭,文化课学不学好无所谓,所以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文化理论课程的学习。这就势必导致学生专业文化不能平衡发展,人文素养缺乏。

(二)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但考虑问题易带感性色彩,理性相对不足。

与普通高职院校学生相比,艺术类学生往往形象思维能力特别发达,这与艺术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以及他们长期的专业熏陶和舞台表演密切相关。艺术专业的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如舞蹈、音乐、影视、戏曲表演等专业的学生经常会用声音或肢体语言表现喜怒哀乐等情感。另外,艺术类学生在初、高中阶段除了数学课(实际上,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认真学数学的学生往往很少),其他的理科课程几乎没有学习,使得学生接受理性思维的训练非常少,因而没有形成理性的逻辑推理习惯,所以理性相对不足。因此,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情感丰富、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等优势,但同时也会显现出容易冲动、欠缺理性、忽视现实等不足。

(三)注重自我,个性彰显,团队意识、集体观念等有待加强。

艺术教育的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往往是以个体为本体的。艺术教育需要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风采和思想,需要学生有创新思维,这些原因使得艺术职业院校学生特点鲜明,个性张扬,容易从个人的喜好、感悟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艺术高职院校部分学生是因为文化基础不好而选择报考艺术院校的,他们往往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组织纪律、集体观念、道德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以自我为中心的较大的散漫性、随意性。

(四)独立能力较强,但社会责任感薄弱。

艺术高职学生有的从小就开始学习艺术,艺术学习与非艺术专业的学习不同。艺术学习基本是小班教学甚至是“一对一”的教学,艺术类学生往往在初中或高中就已离开父母獨立学习和生活,在求学期间他们有机会参加一些演出和专业比赛,这些为他们独立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他非艺术专业学生往往是在进入大学后才真正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艺术类学生由于较强的独立性,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过于追求个性,使之容易脱离集体和社会大众群体,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很少关心时事政治、国家大事等。

二、提高艺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艺术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在师资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都有投入,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是艺术类学生不愿意上的课程,其原因主要是理论性太强,艺术类学生学习理解起来有困难。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必须针对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为了激发艺术高职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进行以下改革和尝试。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人的思想是最难的。要改变个性和独立性都较强的艺术高职学生的思想更难。思想的教育要靠引导和疏导,做到以理服人。禁锢和压制只能一时达到某种效果,最终是治标不治本。所以,对待艺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人性化,做到以生为本。在课堂上,教师既要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又要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平等、对学生平等看待,尊重学生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外与学生做朋友,平等地讨论认识上的问题,春风化雨,不强加于人。

(二)运用案例教学。根据教学经验,案例教学特别适合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不同课程内容和特点,精选案例,精心讲解,鼓励讨论,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案例的选择要典型,具有时效性,最好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例如在讲刑法中的故意杀人罪时,列举药家鑫案例就非常好。药家鑫是大学生,而且是学艺术的,符合三贴近的特点,讲这样的案例,艺术专业的学生感兴趣,学习后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很好。

(三)实行多媒体教学。现在是电子信息化、互联网+时代,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件内容更丰富更形象直观,把理论教学形象化;可视化教学,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自主开发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适合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形象思维较好理性思维相对不足的特点,易激发学生兴趣。

(四)采用专题讲座教学法。从2006年开始,艺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一版本。该教材理论性较强,说理抽象,对艺术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学习有难度。为了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艺术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采取既基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的专题讲座教学法。如基础课,选择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教学内容,突破教材的限制,多讲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和现实问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把基础课分成四至五个专题内容进行教学。如大学新生活专题,大学生职业规划专题,爱情、婚姻、家庭专题,身边的法律专题等。专题讲授可以将问题讲精讲细讲透,补充大量丰富的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大力推行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之一。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大胆活泼和较强的表现欲,特别适合讨论式教学。教师可根据班级人数,将全班学生灵活分成几个小组,每周教学中老师根据所讲内容提出相关讨论话题。讨论时每个小组选出1-2名代表发言,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比较客观的看待社会现实问题;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六)考核注重三个结合。一是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一般平时成绩占总分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的50%。二是学生品德践行与科目成绩相结合。在实践中品行端正、觉悟高、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可适当加分。相反,在实践中品行差、觉悟低的学生,在总评中适当扣分。三是考核方式与艺术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把他们擅长设计绘画的特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关注省情国情的大局观和社会担当意识的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主线(如红色革命遗址、城市发展变迁、传统建筑文化等)来介绍城市,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手绘地图实践报告作为期末考核形式。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能更加全面和公正地评价学生。不仅能促进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而且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评作用和教学效果,非常符合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艺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艺术人才。良好素质的艺术人才,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加快构建社会主義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杰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方法》[J].《考试周刊》 2009年15期

[2]鲁雁飞、李雪蓉、蒋玲、王含光.《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与管理》[J].《艺海》 2008年3期

[3]《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新华社2015年10月19日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实效性 课教学 思考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