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述职报告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8 08:53:03   浏览次数: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实际;联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101—01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那么学生就会认为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学起来就会感到自然、亲切、真实,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导入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越感兴趣,自觉接收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课前可让学生带来斗笠,带来做建筑用的工具——重心锤。上课开始,可以指着斗笠的上半部分和重心锤,问学生:这样的物体叫什么?能起什么作用呢?然后引入新课:这叫圆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讲了“圆锥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圆锥。

二、教学过程联系生活,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具体形象的,这就产生了矛盾。于是在抽象的数学知识面前许多学生感到无能为力,认为其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为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演、思考、交流,切实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时,有的学生对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较难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比比谁的铅笔多。教师说:“我有7支铅笔,比你多4支,你有几支?”边说边拿出7支铅笔握在手上,要求学生也拿出符合要求的铅笔数一数。接着再问学生:“刚才老师说的话,还可以怎样说?”通过引导与思考,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借助生活实际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性,一些深奥、难懂的数学语言,常常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认为,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移植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片断,使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可先让一个学生从教室门走到对面墙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体运动。再让两个学生分别从门和对面墙壁相向而行,可同时走,也可不同时走。中途相遇,让学生了解两个物体运动,理解“同时”、“相向”、“相遇”等数学语言之后,让学生结合表演的情节,说出求路程的方法: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距离。给出甲乙的速度和同行的时间,让学生列出算式,推导出解决相遇问题的公式。再让学生演示背向而行、先行与后行、相遇与不相遇等等。整节课在学生的演示和讨论中进行,气氛活跃而热烈,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练习中联系生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并鼓励他们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可以测量自己和父母的身高,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学完“直角”以后,可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 编辑:谢颖丽

推荐访问:效率 提高 教学 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效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