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考察报告

花腰傣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9 08:44:52   浏览次数:

[摘要]花腰傣民间音乐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是花腰傣文化的重要象征。笔者总结了花腰傣民间音乐的研究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诠释了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提出了花腰傣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花腰傣;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 ;思考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0-0056-02

云南傣族的三大分支水傣(聚居在滇西一带)、旱(山)傣(聚居在滇东南一带)、花腰傣(主要聚居在滇中一带),分布于云南境内的不同傣族聚集区[1]。水傣、山傣和花腰傣拥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中花腰傣是傣族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分支,传说是古傣民族迁徙的落伍者、遗留在哀牢山腹地的古滇国皇族后裔[2]。花腰傣以服饰斑斓、色彩绚丽、银饰琳琅满目如彩带层层束腰而得名,主要聚居在滇中地区新平县、元江县的河谷地带,自称为傣卡、傣雅、傣洒、傣仲、傣那、黑傣、傣郎等,人口七万余人。花腰傣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同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傣族一样,没有文字,不信佛教,信奉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其民风淳朴,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传统习俗,其历史文化主要以“口传心授”传承。最为隆重的节日是“花街节”,其他节日与周边的汉族相同,不同之处是花腰傣不过“泼水节”。

一、花腰傣民间音乐形态分析

花腰傣民间丰富的音乐形态决定了音乐发展的多样性。花腰傣民间音乐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既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又融合了周边民族(彝族、哈尼族)的音乐长处,主要分为民间歌曲和民间器乐两大类。

民间歌曲根据不同唱腔大致可概括为情歌、儿歌、叙事歌、习俗歌等四类。傣语“罕”意为歌或调,“森骚”是这种腔调开始时的衬词,“罕森骚”即以开腔的衬词为名的情歌调;“定”是三弦, “罕定”即用伴奏的三弦调;“哼葵”是一男一女对唱。根据使用场合,歌词内容分为:情歌、叙事歌、劳作歌曲、古歌、山歌、儿歌(俗称“罕洛卡”,洛卡指娃娃,罕洛卡即娃娃调)、酒歌 ( 傣语称“罕旺牢”)、祭祀歌、哭嫁歌、哭歌(丧葬)、巫师歌(傣语称“罕雅摩”)等。歌曲种类有本光、罕定调、喊攒(傣剧),其“罕定调”是因三弦伴奏而得名,旋律节奏平稳,句逗清晰,歌词多采用一个音节一个词的对应出现,和傣族语言音调近似,音乐方面极具特点。

花腰傣演唱形式主要分为独唱和对唱,演唱风格多为说唱与吟诵(以吟和诵为主),旋法常采用三度、四度跳进,也用六度跳进。旋律起伏亦小亦大,曲调委婉悠扬。饰式音有“波音、倚音、滑音”等,衬词多采用“ne”“ma”“en”“sa luo”等。其旋律基音为“1-6-3-1-5-6- 3-1-2”(do-la-mi-do-sol-la-mi-do-re);调式以宫、商调式为主,徵调式,多为五声音阶为主,有些五声性的曲调中会出现向下五度调性的转调和变换调式,也有四声音列、六声音列,七声音列极少见。歌曲音域基本是在一个八度内进行。

民间器乐曲主要分为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吹打乐四种,其演奏形式为独奏与合奏,演奏乐器主要有小三弦、唢呐、塞箫、直笛、树叶、鼓、铓等。既有平和安静的曲调,也有热烈奔放的曲调。而器乐曲常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分别加入清角或变宫形成六声音阶,四声音阶、五声音阶、六声音阶都是其特殊表现类型,也存在隐缺正声的不完整的四、五、六声音列特性。其音域八度以内和超过八度都存在。

二、基于花腰傣民间音乐发展现状的研究

从花腰傣民间音乐的研究现状看, 国内外研究主要有:对傣族的民族属性、民族特征、民族服饰、民族文化的调查研究,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分类、基本形态和特征研究,花腰傣民间习俗活动的传承研究等,但是对于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美学研究较薄弱。近年来出版的《云南特有民族原生音乐》《玉溪民歌》《传统音乐名录》等許多专著,记载了有关花腰傣的歌曲、器乐、歌舞音乐等相关内容。《中国云南花腰傣民间文学作品集》搜集、整理花腰傣民间文学作品106篇,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寓言、叙事和歌谣。但关于花腰傣民间音乐活态的研究还不充分,在挖掘、抢救、整理和弘扬花腰傣民间音乐方面亟待开展深入研究。

从理论层面看,以往对花腰傣传统民间音乐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音乐本体性,纵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这些理论成果对傣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理论的总结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学术界对于花腰傣民间音乐的纵向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较少,有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发展,本身也需要朝着更全面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对花腰傣音乐进行保护与传承,也会为后人研究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范式。

从实践层面看,学术界对于现有的花腰傣民间音乐实践的研究,主要是分析现有音乐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解析花腰傣民间音乐活动传承的优势和劣势,探讨现有的实践模式能否真正推动花腰傣音乐的可持续发展,正视花腰傣音乐实践层面、理论层面存在的问题。关于花腰傣音乐的研究以及其他田野调查的研究成果,将推动花腰傣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歌舞音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民族传统音乐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素材和案例。

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看,花腰傣民间音乐的研究,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可以继续推动地方教育的本土化教学进程,采用固态与活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承方式,实现本土文化发展与地方教育改革的共赢,有利于培养出少数民族音乐新型的继承人和传承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增强花腰傣音乐在国内乃至国际舞台上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使受教育者成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有生力量,让优秀的花腰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育领域得到有效保护。这样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对已经收集到的花腰傣音乐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调查分析,对花腰傣音乐现象和音乐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结合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现象来诠释花腰傣音乐的发展历程,从美学的角度去研究该民族的音乐文化,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花腰傣音乐最本质的特征和文化精神。按照该民族的审美观去观察、体验、分析该民族的生活习俗,才能对其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审美意识等方面深入的理解,使花腰傣音乐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达到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愿望以及对本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期待,将花腰傣纯感性的音乐变成逻辑性较强的文字,从而更好地促进花腰傣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让花腰傣音乐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花腰傣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思路与建议

笔者认为,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基础研究工作。首先,通过田野调查,结合收集、整理花腰傣音乐研究等相关文献,梳理总结花腰傣音乐的具体现象和研究成果;其次,分析花腰傣民间歌曲、民间器乐和歌舞音乐的特征,如: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内涵、意义、特色、演唱(演奏)形式、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表演场域、情感表达和社会价值等;再次,研究花腰傣音乐的表演实践。花腰傣音乐的表演实践,是人们理解花腰傣音乐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花腰傣音乐文化更直观、更有效的传播途径。基于对花腰傣民间音乐本体素材以及相关实践内容的梳理和总结,加深花腰傣音乐社会含义的理解,推动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對花腰傣音乐美学的研究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继承、繁荣、创新和发展花腰傣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也是深入研究花腰傣音乐文化的迫切需要,能够为保护和传承花腰傣民间音乐、弘扬花腰傣民族文化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民族民间音乐的美学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对花腰傣音乐进行美学的研究需要跨文化、跨学科,运用多学科的方法进行研究。

最后,探讨花腰傣音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花腰傣已有的音乐传承模式上,分析这些传承模式是否真正符合这一民族的习惯,是否符合本民族音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的是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花腰傣音乐能够更好更完整地传播下去。国家政策的导向是传承和保护花腰傣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保障,应该推进相关意见和政策的实施,加大对花腰傣民间音乐的传承保护力度和培养花腰傣民间音乐的传承人。充分发挥花腰傣典型区域的地理优势,为花腰傣民间音乐文化在非遗保护、文化教育、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大量的科研和教学资源,为花腰傣音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花腰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需求,在保护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国际文化的交流,发扬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参 考 文 献]

[1]罗琼芬.云南傣族音乐比较探微[C].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2010(12).

[2]郑雯雯.花腰傣的舞蹈特点[J].艺术时尚,2014(11).

[3]岩温扁,岩林.傣族古歌谣[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

[4]祜巴勐,岩温扁.论傣族诗歌[M].昆明: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2001.

[5]田联韬,袁炳昌.傣族乐器[J].乐器,2000(06),2001(01).

[6]张兴荣.云南特有民族原生音乐[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7]张亚林,李安明,黄富.云南花腰傣民间音乐[J].民族音乐,2007(02).

[8]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9]仇学琴.红河边上的花腰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0]钟小勇.傣族民族民间音乐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推荐访问:可持续发展 民间 思考 研究 音乐


[花腰傣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