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调查报告

职业教育理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6 08:41:39   浏览次数:

【摘 要】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理工科专业为例,分析将物理课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指出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关键词】职业教育 物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30-02

一、职业教育理工科物理课程教学的现状

职业教育理工科物理课程的重要性来自物理学的广泛影响力,其从知识价值和方法意义两个层面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培养。在知识层面,物理学是职业教育理工科多种专业多门专业课及其对应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的理论基础,学生需要具有相应的物理学知识才能正常学习。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质量标准,常常必须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才能正确表述,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物理学知识才能有效解读,从而能够在知其原理的状态下按指令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与此不同的是由于缺乏基础知识而只能在“完全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下按指令行动。在方法层面,物理学方法的基石和精髓是:敬畏实验,诚实对待实验;尊重事实,物理规律从实验事实抽取又还要回到实验事实中去检验,绝不容许有意歪曲事实。因此,物理学的科学训练不但启发学生求知的智慧,且同时给予学生诚实敬业和社会责任感的品质熏陶,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以诚实敬业和社会责任感为重点的职业道德。如上所述说明,职业教育理工科物理课程对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职业素养的积极意义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然而,当前职业教育理工科物理课程现状堪忧,有两个偏向,实质都是对其定位缺乏应有的认识。一个偏向是物理课程被认为可有可无,学生冷漠对待,教师也觉得没什么可教,课时一再被压缩,甚至整个课程被取消。另一个偏向是仍然固守“学科本位”,过去怎么“教”现在照样“教”,普通教育学校怎么“教”,职业教育学校搬来照样“教”,即把职业教育的物理课教成普通教育物理课的“降级版”,这一种偏向的特点是对职业教育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不作为,实质也是将其定位为可有可无,结果教学与专业脱节、与职业技能训练脱节,有的甚至不做实验,整个过程学生学来索然无味。

二、职业教育理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模式选择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引导下,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这是职业教育各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改革最根本的策略,一就是要把准这个大方向,理解它的依据,明确它的要求,清楚整个教学设计要突出什么、教学过程要体现什么;二是要明确本门课程的角色定位,结合其所能发挥的功能,优选合理的实施方案。需要注意:

其一,这里所指实践和实践能力有特定的内涵,主要指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群的生产实践和完成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所指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同样有特定的内涵,主要指培养学生发展的能力,即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能力,包括为适应市场对技能需求的变化而实现自身技能迁移的能力。职业性主要指学生校内学习与未来工作的一致性,这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最根本的标志性要求。与之对照,一种教学设计如果深受脱离实际和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则可能对这些概念作出片面的错误解读,例如把学生用笔在纸上解答纯粹从公式到公式、从概念到概念的应试练习题就叫作“动手动脑”的“实践”,等等。

其二,职业教育理工科物理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一个专业可能有不止一门专业基础课,职业教育理工科有多个专业,因此专业基础课总的门数不少;语文、数学、外语是所有专业都需要的工具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工具性基础课都不会单独达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要求,这是它们同为基础课的共同点。例如,物理课就是这样,一个物理课程学习优秀的学生如没有受过专业课的实训而被指令去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某处厂房的电路安装,其所安装的电路连接原理可能完全正确,但不符合安装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质量标准,可能留下隐患,酿成大祸。“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质量标准”等,这些都不是物理课的内容,而是特定专业课的内容。由此一例,就可以说明基础课与专业课必须融合,才能促成整个课程体系达到教学的职业性要求,使“学生校内学习与未来工作的一致性”得到体现。显然,融合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路径,由此决定基础课教学改革有两个可供选择的模式,一是把专业课的元素融合到基础课,即从专业课的各个项目、各个典型工作任务选择适当的素材,作为基础课重点知识的应用实例融合到基础课,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需要调整基础课的内容,突出与专业关系紧密的内容,删减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落实基础课的职业性特征;二是把基础课融合到专业课,即把基础课各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对口融合到专业课相应的各个项目各个典型工作任务,落实基础课职业性特征的同时加强专业课的理论基础。基础课和专业课融合的教学改革两个可供选择的模式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按图1的模式,该门基础课保留单独开设;按图2的模式意味该门基础课合并到专业课,不再单独开设。对工具性基础课,宜选择按图1的模式把专业课的元素融合到基础课,依此选择,首先应该调整各专业的工具性基础课教材,例如可以设想按一定比例把专业文献编为语文课文,把该专业的英文工程图纸编为英语课文等举措。对物理等专业基础课,则宜选择图2的模式,把基础课各个单元重点知识对口融合到专业课相应的各个项目、各个典型工作任务。

三、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

为适应如上所述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职业教育基础课不仅要发挥对专业课的基础作用,更要在整个过程对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发挥重要作用。基础课各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都应该在这“两个作用”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本门课程特点具体设计。物理课教学改革是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电类专业结合物理课程特点,发挥“两个作用”的思路,将物理课融合到专业课的改革,取得较好效果,这一项改革的具体设计有两个要点:一是对教学内容作了较大调整;二是使基础课的实验能力培养与专业课的职业技能训练统一起来。

例如,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将物理学中电磁学理论知识的重点内容融合到“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先导专业课实践性的内容;将电磁学电重点实验融合到“电工、电子实训”、“电气控制项目实训”和“电工上岗证考证培训”等突出培养能力的专业课,结果深受欢迎。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能掌握物理学中电磁学的重点知识,也掌握了专业课所要求实践性的系统知识,初步形成对实用交直流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相关典型工作任务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质量标准能从原理上认识,对电路设计、电机与拖动基、自动控制技术基础等后续专业课产生浓厚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学生还表现出电工电子技术职业技能的基本功扎实,熟悉常用仪表仪器如交直流电压表、电流表、交直流稳压器、电阻箱、电桥、万用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的使用。我院土建类和机械类专业把物理学中力学的重点内容融合到专业课;家电类专业把物理学中热学的重点内容融合到空调与电冰箱的原理和维修等专业课,也取得较好的效果。把物理学融合到不同专业的专业课时,融合的物理学重点内容不同,具体设计不同,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相同,落实教学过程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目标指向相同。

基础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因此也必须把基础课教学改革提高到这样的战略高度来看待。把物理学融合到专业课不是轻视这一门基础课,更不是取消这一门基础课,而是要以它和专业课的融合为载体,革除不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的学科本位的积弊,在彼此融合的良性发展中创造“1加1大于2”的效益。

四、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对教师的挑战

物理课与专业课融合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明确方向、规划设计、试验评估到实施,需要物理教师、专业教师、校企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良好合作,这首先是对团队合作精神的挑战。物理教师应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消除完全不必要的失落感,积极参加合作,为物理教学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开拓创新。专业课教师同样要端正态度,既要明确把物理课融合到专业课对加强本门专业课的积极意义,更要看到整体而言推进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合理融合,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全局的战略意义,从而把这一项改革视为使命、责任,消除认为这一项工作对自己是“多余负担”的错误认识。校企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是这一项合作不可缺少的加盟力量,他们参加这一项合作,是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对他们所发挥的作用,应该如何给予积极表彰和鼓励,这也是一个应该积极探讨以便创造良好合作机制的问题。

基础课与专业课合理融合同时是新形势下对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业务知识结构的挑战。对专业课教师,融合要求他们兼而具有深厚的基础学科知识,并能随着专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而更新其基础学科知识,将更新的基础学科知识融合进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对基础课教师而言,显然,融合要求他们兼而熟悉专业课,有的基础课如物理,由于其与理工科多种专业课关系密切,教师可以经过培训而跨越基础课和专业课界线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柳燕君.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一峰(1967- ),男,广西贵港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

(责编 丁 梦)

推荐访问:理工科 职业教育 课程教学 探索 物理


[职业教育理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