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心得体会

中国99对决日本90东亚坦克龙虎斗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30 08:50:27   浏览次数:

中国99式主战坦克在1999年国庆50周年大阅兵中一亮相,就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它是继96式后,中国装备的最新型主战坦克。

日本90式主战坦克是继61式、74式后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在世界坦克排行榜中,它1997年排行第一,1998、1999年排行第三,最近几年也是榜上有名,其先进性不言而喻。日本90式坦克与中国99式坦克外形尺寸相似,重量都小于50吨级,均有3名乘员,因此,两者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现在,让我们将99式和90式主战坦克来虚拟对抗一下吧。

防护性能比较

99式坦克的车体及炮塔均为全焊接钢装甲结构,正面防护弧度范围内安装复合装甲。炮塔构形扁平,拥有极佳的抗弹性。炮塔前的复合装甲厚度600毫米左右,炮塔的其他部位则被铁栅及各种附属物所覆盖(这对破甲弹有一定的防护力)。坦克炮塔右后部装有一部光电对抗装置,它主要对付敌方坦克的激光测距机和反坦克导弹的红外制导系统,可针对敌方发出的激光束和红外制导信号向坦克乘员及时发出警告,并自动控制对抗系统加以迷惑。这一装置的出现,使99式坦克有了近程反导弹的主动防御能力,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为防攻顶武器,99式坦克炮塔顶装甲中间为很耗费加工工时的弧形加固结构。在反坦克兵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这一设计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另外,99式坦克还可以加装我国已经研制成功的三代附加反应装甲,使得其防护力更加强大。

90式坦克的车体及炮塔均采用复合装甲。该装甲以性能先进,造价高昂著称,据称其对破甲弹的防护性能优于英国的乔巴姆装甲,对穿甲弹的防护性能与MIAIHA的贫铀装甲不相上下。其他的部位也采用了间隙装甲。炮塔采用了与“豹”2类似的六边形,炮塔内部由防火板间隔,有三防装置。炮塔前的复合装甲厚度550毫米左右,但其炮塔与车体之间的空隙较大,存在“窝弹区”,这在战时往往会造成致命的危险,这是90式坦克设计上的一个致命缺陷。

在军事爱好者眼中,中国99式坦克最具争议的地方是装在车体底部的俄式转盘式自动装弹机,容易诱发二次引爆。在车臣战争中,一些俄罗斯的T-80、T-72就因为诱发二次引爆而炮塔被炸上天。90式采用了西方普遍运用的弹舱分离和泄压板结构,似乎能够避免这一情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坦克弹药虽然分开放置,但大部分弹药也放置底部,一旦诱爆,即使炮塔不飞上天,也会造成车体全毁和人员伤亡。根据俄罗斯研究的实战概率,这种隔舱化很难减少伤亡,如果车体被击穿,隔舱也不能抵挡,因此还不如加强外部装甲和防护结构。看看MIAI为代表的西方坦克装弹设计就知道它只能算部分隔舱,部分炮弹(通常为12发)位于炮塔尾舱(90式从车顶装弹),该部位装甲很薄,目标明显,即使单兵火箭也能击穿,一旦被击中,即使不对人员造成大的损害,也会损伤炮塔,失去战力,有时冲击波还会把下方动力室完全炸坏,结果必然是大修。T-72、T-80的主要问题,在于车体中可燃材质过多,是灭火抑爆系统不良导致诱爆而非金属射流击穿导致诱爆(苏式坦克炮塔炸上天的原因在于小炮塔与车体连接方法过于简单,因此常被掀翻)。 同样,诱爆问题在西方坦克上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只是采用炮弹个体防护,减少了诱爆的威力和机会。而中国灭火抑爆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达到西方水平,远超过苏联。在第二次车臣战斗中,一辆T-72遭受了近20次致命打击,两名乘员受伤,但是仍能坚持作战近4个小时,并且一马当先冲破对方阵地。另一辆T-80U履带被炸坏,孤立无援受打击了6个小时,遭受各种单兵火箭弹、反坦克导弹、火炮等各种反坦克武器近百次打击,但3名乘员都活了下来。因此,不能因采用转盘式自动装弹机就片面否定99式坦克的防护性能。就战场生存能力而言,99式坦克应远在T-72之上。

现在,攻击力的发展已超过了被动防御的能力,未来的防护途径,重点在主动防护系统,减少可发现性,为此99式采用多频伪装涂层和激光压制系统,以求不被发现或被发现后不被攻击。此外,90式坦克的外形尺寸比99式大(西方坦克的通病),使得其被弹率也较99式大。

99式坦克采用1门威力强大的50倍口径125毫米滑膛炮,该炮与90-11和96式坦克的125毫米滑膛炮有所不同,其身管显得较长,抽气装置位于炮的中部,而后两者的抽气装置,则位于炮的中部靠前。它装备三种弹药,分别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弹药分配比4"3: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杀伤榴弹)],弹药基数39发。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60米/秒,直射距离为2300米时,对均质装甲的穿甲厚度在650毫米以上(有资料显示在2000米的距离可达到860毫米的穿甲能力);发射破甲弹时初速1000米/秒。该炮装有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火炮射速可达10发/分。99式上的125毫米滑膛炮,并不是单纯仿制俄罗斯,而是在俄罗斯风格上采用了西方的技术和多年来我军科研人员的成果。在坦克炮的研究上,俄罗斯传统一直比较粗糙,致力于增大口径,提高威力,而较少关注内部潜力的扩展及提高弹药的威力(苏联坦克炮许多甚至是直接从海军炮、野战炮移植而来的),他们注重火炮的结构简单,战时容易制造,而难以称为精良的产品。当然,即使如此,苏联的125毫米滑膛炮也不是垃圾,而是一种可怕的武器。在两德统一苏军撤出时,美德技术小组火速在一所仓库中找到了一辆待修的T-80B坦克进行测试,试验结果惊人。据前西德一名少校回忆:“在正常距离,我们的‘豹’2(可能是‘豹’2A3,采用主要武器为L44型120毫米滑膛炮)与M,的火炮很难穿透T-80B的前装甲,只有最新的钨合金穿甲弹药才勉强能穿透,而最新的贫铀弹则能顺利穿透。但我们的装甲在T-80B火炮下像奶油似的,只有美国新研制的贫铀装甲勉强能坚持得住。”我们采用俄式风格,西方技术的125毫米滑膛炮,火力性能不用怀疑,无论是火炮性能,还是新发展的弹药,都超过俄国水平,99式坦克很早就公开宣称可远距离击穿M,AIHA的前装甲,这是比较可信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上的120毫米滑膛炮的炮口动能已超过“豹”2和美国MIAI装备的L44滑膛炮5%,99式坦克的125毫米滑膛炮性能更胜一筹,远超俄国的125毫米滑膛炮,足以傲视群雄。

99式采用的俄式自动装弹机,有一大弊端,就是固定角装填。每发射一颗炮弹,炮口要返回水平方向,这样,重新瞄准的时间长。同时,从种种情况看,在复杂条件下,可靠性不高,在车臣,T-72每战斗两小时,就会出现故障,不得不使用手动装填。不过,我们的自动装弹机由于提高了工艺,以MBT2000型坦克看,故障率小于千分之四,远小于俄罗斯,发生故障后还可以使用手动装弹,车臣战争中T-72乘员的主要抱怨是炮塔和底盘内部太小,加装弹机后过于狭窄,因此发生故障后手动装弹非常艰难,而99式坦克采用的类似西方式丰满型炮塔和较大的底盘,已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99式采用先进的猎歼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固定角装填的困扰。

日本90式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 门 GIAT公司研制的CNl20-26型44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该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650米/秒,直射距离2200米,对均质装甲的穿甲厚度也可达600毫米以上;发射破甲弹时初速?200米/秒,射速高达12~15发/分。该坦克采用西方广为使用的尾舱结构自动装弹机,其问题也不比苏式装弹机少,除了上文提到的防护问题外,可靠性也不能令人满意。精密昂贵且先进的日本90式坦克研制了10年,主要是自动装弹机大大拖延了进度。而且,装备后,日本军方声称其故障率为5%,也就是说每20发就发生一次故障,持续战斗约4分钟发生一次故障,比T-72还差。同时,西方自动装弹机还使炮塔过大、过重,不得不增大车体炮塔座圈,底盘也不得不强化、增大,引起车体进一步变重,而要想解决坦克的重量,解决的方法只有减少炮塔装甲防护。日本也承认,同为50吨坦克,韩国的KtAl防护远强于90式,自动装弹机和隔舱化就是原因之一{韩国的KIAI不装自动装弹机在于山地作战多,火炮运用较少,同时缺乏技术储备)。

由此可见,单纯从火炮系统的威力和可靠性而言,99式略优于90式,但90式坦克的射速较高。

辅助武器

99式使用了1挺W85型12 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备弹500发)和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3000发),炮塔两侧各有5个82毫米烟幕弹发射器。对于车顶的激光眩目对抗系统,许多人认为,由于不随主控系统,它只能在停车时才能精确使用,而且破坏了车体的整体反雷达效果,不太实用。但是由于高射机枪的瞄准更为落后,所以如果激光眩目对抗系统可以不间断地照射目标,而且功率足够大,那它就可以破坏目标的光学系统。中国在此领域研究甚久,部分已超过美国水平,因此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太难。激光眩目对抗系统有极大的运用弹性,可以比机枪更有效地反直升机、反装甲器材和对抗反坦克小组。中国99式上的激光眩目对抗系统,可以说是运用先进系统提高坦克战斗力的一种有效方法。美军装甲车也装备了激光眩目对抗系统,也是不随主控系统。而且美方对中国99式坦克的激光眩目对抗系统给予了肯定,并认为技术性能高于己方,能够有效弥补99式坦克电子设备的不足。

90式坦克的辅助武器为1挺M2HB型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300发)和1挺74式762毫米并列机枪,炮塔两侧各有4个烟幕弹发射器。至于90式有无主动电子对抗系统,未见报道。就辅助武器而言,99式优于90式。

火控系统

99式坦克采用国内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稳像式火控系统,包括热像仪、稳机、车长控制面板、横风传感器、倾斜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等。其炮塔左后方的组合式光电系统,包括有热像仪和激光测距机。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坦克的夜视夜瞄能力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种系统有时又被称为指挥仪式火控系统,炮长可以在坦克行进间实施射击,而且射击时只需要一次瞄准,也就是炮长将瞄准指标瞄到目标中心,并发射激光进行测距后,瞄准线不会再有什么扰动,只需继续瞄准目标,就可以进行射击。在这种系统中,瞄准镜与火炮分开,瞄准线是独立稳定的,并作为系统工作的基准。瞄准线的稳定,是通过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反射棱镜来实现的。在瞄准状态时,炮长用手控装置驱动瞄准镜的瞄准线,使瞄准线跟踪瞄准目标,而火炮则随动于瞄准线,在射击时,火控计算机计算出的射击提前角,直接传输给火炮和炮塔转动装置,使火炮自动调转到提前角位置,而瞄准线仍然保持跟踪和瞄准目标。此外,指挥仪式火控系统通常配有火炮重合射击装置,当火炮调转到要求的提前位置上时,该装置自动输出允许射击信号,如果这时炮长已按下射击按钮,坦克炮会自动发射。火控系统的反应时间小于6秒,具备在行进中对活动目标的射击能力,首发命中率在90%以上。但国产稳像式坦克火控系统,仅仅稳定了瞄准线和火炮,而车体和乘员不能被稳定,因此,炮手或车长捕捉到目标,识别后跟踪目标的精度较低,尤其是对作机动运动的目标,不仅跟踪误差大,而且需花费较长的跟踪/精瞄时间,其自动化程度较低,对目标的搜索和识别完全依靠坦克乘员用肉眼借助光电传感器来实现,对目标的跟踪也是依靠炮手

进行手动控制跟踪。由于伪装和隐身技术的广泛运用,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不仅坦克乘员搜索、发现、识别目标更加困难,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坦克乘员要在对目标作战的瞬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车组的战斗力。此外,由于系统及人为误差等因素,它的次发命中率会降低。

90式的火控系统是目标自动跟踪火控系统,比99式的火控系统要先进。它由车长瞄准具和炮长瞄准具两部分组成。其中包括热像仪、激光测距弹道计算机、陀螺仪、角速度传感器等。90式主战坦克火控系统具有先进的自动跟踪能力,它是利用热像仪的输出信号实现自动跟踪的。自动跟踪器能有效地跟踪地面目标,特别是能有效地跟踪像直升机那样的空中目标。在坦克停止间或行进时,它都可使用。当不用自动跟踪器进行跟踪时,炮长或车长可使用他们的手动控制器跟踪目标。使用自动跟踪器时,捕捉到目标之后炮长惟一要做的是,一旦目标进入瞄准镜的跟踪门,就按压一下锁定开关,如果目标暂时丢失(当目标运动到掩蔽物的后面),瞄准镜还会以同样的速度继续跟踪。当目标重新出现肘,炮长就可迅速地再次锁定目标进行自动跟踪。90式的主炮和炮塔全部是电动,火控系统的反应时间仅需4-6秒。坦克在越野时攻击静止或运动目标的首发命中率高达95%。主炮在炮长完成瞄准后,自动对目标进行跟踪,减轻炮长的工作负荷。90式坦克就是主要凭借这套火控系统在1997年的世界坦克排行榜上取得第一名的。

综上所述,90式凭借其先进的火控系统在火力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但90式存在严重的技术隐患的自动装弹机和威力不足的火炮,抹杀了这一优势。此外,99式先进的主动光电对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己火控系统的落后性。客观地说,二者火力相当。

机动性能比较

99式坦克安装的是1200马力的四;中程8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坦克单位功率24马力/吨,公路行驶最大速度大于65千米//I、时,由静止加速到32千米//I、时仅需6秒,悬挂系统为扭杆弹簧式。99式坦克的最大行程450千米。

90式坦克安装的是三菱公司的二冲程水冷涡轮增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结构较四冲程的发动机简单,但耗油量相对较高,故90式坦克的最大行程仅为350千米。发动机功率高达30马力/吨,公路速度75千米/小时,由静止加速到32千米/小时仅需4-6秒,悬挂系统为液气一扭杆混合式,使其行驶的平稳性较99式要好,也使其火炮可获得较大的俯仰范围。由此可见,除最大行程外,90式的机动性全面优于99式。

结论

经过上述三大性能的比较,可以发现两者的火力相当,机动性90式领先,防护性99式胜出。不过,全面比较还必须衡量各方面因素,尽管99式坦克的单价我们尚不知道,但其价格肯定会比日本90式坦克的天价低得多,在使用费用上也会比90式低,利于大量装备。至于在实战中谁能获得胜利,除了决定于三大性能外,还受制于其他因素,如通信指挥、人员士气、战斗形势、双方坦克对比等。但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广阔的平原作战,火炮威力更大,防护性能更好的99式将战胜90式;在丘陵或山地作战,90式凭借其良好的机动性及火炮较大的俯仰范围(先进的悬挂系统带来的更好的调节功能使得其俯仰角度较大)及其先进的火控系统将处于有利的位置。

推荐访问:东亚 日本 对决 坦克 中国


[中国99对决日本90东亚坦克龙虎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