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宣传

探讨科学发展观的观念革命意义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4 08:41:15   浏览次数: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念演进史上的一次新的飞跃与革命,而认识其丰富深刻的观念革命意义,仅仅依赖单向思维是无法达到的,必须坚持多维立体的全方位的视角。只有将认识主体探微与认识客场考察相结合。我们才能确切把握科学发展观观念革命的必然性和体系结构;只有将深度的原理研究与现实的实践探索互动,我们才能深化理解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创新;只有将深入的学习领会与大胆的学术创新相结合,我们才能推进和拓宽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思路。多维视角研读是我们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不可或缺的理性路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多维视角 观念革命意义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0)07-0153-04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指南,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新形态。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体系,它本身是立体、动态、多维、全方位的,鲜明地体现了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高度并重、终极关怀与当前关怀的统筹融合、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交相辉映,是人类理性智慧的最新结晶。因此,深入探讨科学发展观,一方面需要立体多维、全方位研究,把握它的深刻内涵和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又需要进一步认识、说明它在人类发展观念演进历史上的革命意义和现代理性价值。近期由李恒瑞教授主编的《发展观念的革命——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论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一书(以下简称《论纲》),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来研究、阐释科学发展观,以其立体多维的阐述视角和新颖丰富的学术见地,在近年来科学发展观研究的众多成果中,颇具特色,给予人们多方面的理论启示。

一、认识主体探微与认识客场考察相结合。确切把握科学发展观观念革命的必然性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发展观念演进史上的一次新的飞跃与革命。这场观念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逻辑必然和历史必然。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上,揭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必然性,对于引导人们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革命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论纲》一书在这个方面做了扎实的并且堪称开拓性的工作。

首先,《论纲》一书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主体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微,从发展观念的演进史上,分成世界发展观念的演进、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念的演进、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念的演进三个层面,揭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逻辑必然。第一个层次,如第一章的第一节,首先从全球范围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维度,论述了发展与发展观课题的当代普世性的价值所在:从中国以外的更加广阔的世界视角,追溯了全人类发展观认识不断递进的历史进程、历史源流,凸显出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广阔视野和时代品格。第二个层次,如第二章,则着力揭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源头,回归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理,全面论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始终的一根红线,揭示了“以人为本”与马克思提出来的“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本质和体系相同的内在属性,鲜明地指出了科学发展观不同于其他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归属所在;接着,对“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巾的核心地位进行了多角度论证,对科学发展观吸收新的时代和现实因素而产生的新内涵、新认识进行了多层面阐述,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科学发展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阐释。第三个层次,如第一章的第二节,作者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回顾和评价;对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系统的理论形态明确提出和概括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内涵,进行了逐条界定和充分阐释。三个层次,环环相扣,一个共同的定向相互贯穿,那就是以人为本、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在理论形态上完整地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主体。

第二,《论纲》还深入探讨科学发展观赖以形成的“客观场”。《论纲》一书,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主体进行充分考察的基础上,还特别用功于考察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客体、认识对象,考察科学发展观认识之赖以发生的客观“场”,以此反转思维考察认识本体,以不同常规的力度和论证效果,论证了科学发展观所特有的针对性、时代性、真理性、《论纲》详尽地论证指出,当代世界发展中存在着普世性的生态危机,表现为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短缺,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地球生态严重失衡,甚至危及着将来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还存在着世界性的社会危机,两极分化、分配不公日益严重,人类礼会内部对抗或者不和谐日益加剧,突出地表现为日益加剧的阶级对立和南北对抗,最近还有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些危机相互交织作用,构成了当代世界发展的巨大代价,向人类敲响了如何发展才是科学发展、理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如何发展才是拯救人类自身、避免人类毁灭的可持续发展的长鸣警钟,联系中 国的实际,《论纲》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作为地球村的一个成员,作为礼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国家,我们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结构危机”的瓶颈。它同样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态性危机,人口、资源,环境的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构性危机;二是社会性的危机,经济与社会发展仍不平衡。社会不公凸显,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和谐冈素增长,社会利益冲突,社会政策和体制供给不足等等,这些制约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殊的结构性难题,同样向中国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克服瓶颈,摆脱危机,与反思发展道路的现代国际潮流相互动,实现中国发展科学化、全面化、理性化、和谐化,并在此基础上保持高速度和优质化发展的严峻问题,显然,《论纲》向人们展示了当代发展所面临的“双重危机”,即从世界到中国都普遍存在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构性危机和经济与利:会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社会性危机。而无论是人类发展观发展史上,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发展史上,着眼于两大危机从根本上的全面统筹解决,正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必然,这正是科学的发展观观念革命的突破点所在,是关于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前人所未能达到的认识高度所在。

以上两个方面说明,《论纲》从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上,揭示了科学发展观观念革命发生的必然选择,从而为人们正确地掌握和准确地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生动的现实依据,并且契人丁遵循科学思维规范、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的重要的学术维度。

二、深度的原理研究与现实的实践探索互动,着力于深化理解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创新

研究科学发展观,无疑必须在原理抽象层面,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有关发展思想的链条体系中追溯渊源、确定内涵、界定概念·以及论析解构理念、完整演绎体系、逻辑衍化观点,凸显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内涵· 《论纲》始终保持高位的哲理思维层面,着眼于充分揭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归属体系与时俱进的发展理

论创新例如,《论纲》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源泉的阐释,专门安排了第二章“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以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作为论据,详论马克思、恩格斯“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源流关系。在论述“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原理时,做了如下分解和梳理:以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人是社会的主体——既是实践主体义是价值主体;人的发展状况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开展规范的、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充分捕捉和阐释科学发展观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新发现,始终是《论纲》一书执著追求的目标,从而逻辑完整地呈现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关系、

然而,科学发展观并非经院式、学究式研究的结果,也并非为了单纯的学术目的而提出来的,指导实践是其直接目的,实践性是其突出特点。这就要求研究者要突破经院式的研究方式,发挥理论工作者的思维优势,充分思考和直接研究社会实践中新的发展模式问题。 《论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有思辨抽象、开合大度的理论气势,更有场景丰富的实践探究、鞭辟入里的问题剖析。

第一,《论纲》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现代化建设的灵魂,论证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深入探讨“以人为本”为理念的发展模式创新,系统论证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重点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创新的主要思路、原则;阐述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新颖地提出和阐述了将创新精神与人本理念、人文关怀统一起来推动社会体制创新的思路。

第二,《论纲》以大篇幅探讨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发展科学评价体系具体如何建立的问题。首先,作者以丰富的事实和数据材料,叙述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评价活动的现状,尖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其原因;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具体评价尺度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如何构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60、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广泛研究社会指标的浪潮,参考了国际上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取向,探索了社会主义社会评价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富有价值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国际可比性原则、简明实用原则”等设计。特别是针对现实中的片面追求GDP指标的缺陷,具体细致地探索了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问题。

第三,对科学发展观思路延展所触及到的几乎所有重大社会实践问题,《论纲》还尝试进行解决路径的理性探索和发展模式的总结归纳。努力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在揭示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内涵时,明确提出“要维持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保持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人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发展原则。在揭示科学发展观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内涵时,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关系,提出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调整社会政策,把管理的重心转向社会管理”的发展对策,并且具体提出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促进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结构的和谐;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结构的和谐;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结构的和谐:促进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世界和平、合作与和谐”等七条和谐实现路径。

第四,对广东省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的地位和使命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强调了发展的观念革命与实现模式革命“两个革命”在地方发展中的落实与推进。《论纲》安排了“发展观念的革命与广东的历史使命”章节,个案地研究科学发展观在广东的实现路径。论述了广东是科学发展观基本思想的策源地,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勇当“排头兵”的历史使命;接着深刻分析了发展观观念革命在广东自身发展内在的紧迫要求;而后论证推导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广东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三大思路:“走向新的思想解放,推进发展观念的革命”,“推进制度创新,探索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模式”,确定新的角色定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力省、试验区、先行地”。

三、深入的学习领会与大胆的学术创新相结合,推进和拓宽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思路

《论纲》在注重对科学发展理论观点准确把握的同时,也注重遵循学术研究的客观规律,恪守学术研究特有的规范和方法,自由地进行学术探索和自主地进行学术创新,从中彰显和体现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担当意识和使命精神,努力发挥学术部门独立的社会公共职能。

第一,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冷峻的理性眼光、独立的研究立场和强烈的社会担当责任感,运用科学发展观对各种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率真的社会分析和批判。《论纲》对种种不适应科学发展方向的社会问题、体制弊端、政策缺失敢于较真,直言不讳,从科学理性出发给予必要的社会评判。如该书毫不避讳地指出,中国虽然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实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存在着“盛世危情”,也存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构性危机——“生态性危机”和由于转轨时期制度尚未健全所造成的“社会性危机”。 “社会性危机”突出地表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社会不公正、权利难保障、贫富差距过大、官民不平等、腐败现象严重、社会体制和政策供给不足、社会矛盾凸显、社会不和谐、社会成员代际利益享有不均衡等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同时,还直率地批评了当前我国“官方”主导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不能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缺少关于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权重不科学,标准随意性大,缺乏独立公正权威的社会评价机构,官本位色彩突出等。

第二,坚持参照国内外学术前沿和当代社会发展研究成果,并且坚持多学科交叉运用进行发展问题研究。如《论纲》分析普世性的生态危机,引用了大量的环境学、自然地理学知识、观点和信息资料;分析普世性社会危机,证明世界性的贫富两极分化加剧,引用了大量的国际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经济伦理学的观点和数据。还把新发展观的普世性探索历程,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形成的重要参照系,并对其思想和学术成果,作了详尽的介绍和适当的吸收,对其流派的衔接关系和局限性也作了精当的点评:如20世纪40-60年代末期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工业文明观”、以GDP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论”;1969-1973年,罗马俱乐部学派提出的“增长极限论”;1989年联合同提出的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阐述的“作为自由的发展”论:1995年的哥本哈根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乌姆祖里克、森吉普塔提出的权利发展和发展权利理论等。

第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独立思考,勇于争鸣,大胆创新,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不敢言。这种大胆探索和创新,使《论纲》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许多丰富的崭新学术见解、学术概念乃至学术范畴。《论纲》一书的核心观点“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观念的革命,是社会主义观念革命的推进、扩展,是破解新世纪世界发展难题的观念革命”,

在全国属于首次提出。这一观点的提出,将人们对科学发展观地位和意义的认识提高到崭新的高度。

第四,对许多新见解、新概括,精心作理论技术处理,简洁凝练,对仗易记。如该书提出的“普世性危机论”和新发展观普世性探索“五阶段”说、“五特点”论;中国发展历史上“三次必然选择”说,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科学评价体系说、社会转型期发展代价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论:又如关于建设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权利、机会、规则、分配“四个公平”标准,关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数量维、质量维、空间维、时间维“四个维度”说法等。

四、深化拓宽科学发展观研究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研究是无止境的,一部专著当然无法尽善尽美。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如何拓宽深化,笔者也想就《论纲》一书的内容提出一些值得商榷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科学发展观观念革命的意义的论述,应该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主干的地位。科学发展观是继邓小平之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念的“第二次革命”,这是该书的核心观点,也是该书最重要的学术创见。应该说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价值。对此,作者在前言部分和绪论部分,以及在若干章节例如第九章“发展观念的革命与广东的历史使命”,也作了若干论析。但是笔者仍然感觉到,“绪论”当中,这一总观点仍然没有在管理总和主干的部分开宗明义地提出,对从“第一次革命”到“第二次革命”的观念“飞跃和质变”之处何在,纵向对比的论说仍感力度有欠。在各章节论述中,科学发展观观念革命的飞跃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全书,其应有的强劲逻辑一体化,仍需要作者在书中进一步力论。

其次,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实践一些重大的、焦点性的、敏感性的问题,特别是社会性的问题,还可以用更多的篇幅和更加直接的笔触论析。例如,中国当前非常突出的官员腐败问题,可以说是构成作者富有启发意义提出的“中国社会性危机”问题的一个极为突出、极其尖锐的方面,全民关注、全球拭目。从根本上、制度上反腐倡廉,建立有效的腐败预防体系,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题中之义。书中许多章节,如“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道路的新拓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发展评价尺度”、“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等部分,都有机会和空间以科学发展观对中国腐败成因进行分析,对中国反腐倡廉的思路和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但在《论纲》一书中,我们没有看到该书引用相关资料,陈述现实中腐败现象相当严峻、甚至触目惊心、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公正的情势,进而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论述关于我国反腐倡廉、建立预防腐败体系的问题。该书如果能做这项工作,将能引起读者更为强烈的共鸣,更深触及今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在这一个全民最为敏感的话题上,更加充分地凸显科学发展观的革命意义。

《论纲》给读者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铺展开一个广阔而又清晰、严密而又灵动,既充满理论引导又充满自南讨论和自主思考的广阔空间,启发人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中国当代和未来发展实践问题产生新的追问和新的思考。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带动和引导读者自主地思考,恰是本书最有突破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种价值远远超出对问题给出的具体答案本身。

责任编辑,罗苹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观念 探讨 革命 意义


[探讨科学发展观的观念革命意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