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总结报告

会展的学科定位问题探讨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8 08:44:24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会展业的发展,我国会展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会展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理论界对会展的学科特色、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及职业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也在深化。文章重点对会展的学科体系、学科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会展教育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会展 学科定位

[作者简介]许传宏(1962- ),男,安徽固镇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展艺术与技术。(上海20162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3-0108-02

据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所发布的信息,截至目前,我国高校设置有会展专业的院校已超过200所。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的进一步加强,中国会展经济迅速发展,行业规模急剧扩大,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加,人才需求旺盛,预计设置会展专业的院校数量还会不断攀升。在这种背景下,建立会展学科的呼声越来越高。应该如何给会展学科以科学合理的定位的问题,显得愈来愈突出。

一、学科体系的相关概念

关于学科门类的划分,目前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1992年11月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92);二是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三是199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在教育部的学科划分中,学科门是最高级别的学科,共有12个: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管理学。比学科门低一级的学科称为学科类,学科类(不含军事学)共有71个。比学科类再低一级的学科称为专业。本科专业(不含军事学)共有258个。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专业(相当于二级学科)三者之间既是不同的学科层次,又相互联系。同时,各学科门类、各一级学科、各专业在同一个专业目录中,是目录体系的组成部分,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制约。任何一个门类、一个一级学科,甚至某几个专业的调整,都会涉及目录整体及目录体系。在学科专业目录中,二级学科(专业)的设置是基础,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专业是培养人的基本单元,与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是密切相关的。

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本科专业(代码)名称标准中,新增了五种类型的专业即:*表示目录内需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表示目录内需从严控制设置的专业;W表示目录外专业;Y表示引导性专业;S表示在少数高校试点目录外专业。其中,会展专业有两个,即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代码为110311S;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代码为050427S。作为试点目录外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所对应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一级学科为公共管理;会展艺术与技术所对应的学科门类是文学,一级学科为艺术。

二、会展学科定位的必要性

1.会展学科诞生和发展的规律使然。学科是一种范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范式是会改变的。社会的重大需求致使知识被不断重新条理化,一些新的学科产生了,而一些学科则走向消亡。随着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会展产业的兴盛催生了会展作为新兴学科的诞生。新学科诞生是学者们对自然、社会和科学规律的新的探索和认识的结晶,一个新学科形成的标志在于围绕核心问题形成的基本范式。对会展学科划分的知识领域、教学范式、时代特征和社会因素等的界定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

2.会展的学科定位问题是会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任何学科的存在都必须以一定的学科规定性为依据,这是创立一个新兴学科绕不过去的问题。尽管许多学科往往都是先实施后界定,先运作后论证,但是其学科规定性之依据终究必须得到确认,因为如果这一点不明确,学科的建设就难免紊乱失序,势必妨碍学科的健康发展。建立一个学科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学科边界何在?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逻辑起点何在?逻辑构架如何?它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这也是作为新兴学科的“会展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3.正确定位会展对会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会展学与人类的会展实践活动息息相关,是人类会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学科特点决定了会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从发达国家会展教育的经验来看,会展实践教育环节非常重要,如德国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学每学期实践环节占50%,美国、加拿大的会展教育其实践、实习也要占50%以上。这些经验对我国的会展实践教育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会展的学科内涵究竟是什么?其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以及学科的理论、方法论基础到底该如何定位?弄清这些问题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三、会展学的学科属性

纵观会展学科的诞生条件、学科特色、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以及教育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可以发现,作为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学科,会展是在吸收社会学、经济学、艺术学、管理学及传播学等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学科。它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地带的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的人文学科。其学科性质表现为:

1.交叉性。在交叉学科基础上形成的会展学具备交叉性,它既有管理学、艺术学的属性,又有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的属性。但是不能把会展学简单地放到管理学或艺术学中去。艺术与管理都不能完全涵盖会展的学科性质。

2.应用性。如果说会展的基本理论是告诉人们会展的产生、发展以及运行的基本规律,那么会展学的任务就是要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进行现代会展的服务与实施。会展学属于应用学科是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学科的,有很强的实践性。

3.人文性。从根本上说,会展属于人文学科,具有人文属性。不论是从艺术还是管理的角度来看会展,它都蕴藏着会展活动实施者生命、灵魂的物质与精神创造。在会展学的研究过程中,必须深刻把握它的人文属性。

4.互动性。从会展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会展活动本身来看,可以说,会展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是人类传播的一种形态,是展会参与者之间运用展品、理念、符号等形式,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或进行技术、产品交流、交易的互动过程。互动性是会展学科的显著特点。

四、会展学学科体系的构成

会展学以会展活动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会展活动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决定了会展学科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可以说,会展学是一门包括众多分支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体系。会展学的知识领域涉及信息学、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建筑学、运输学、口岸学、艺术学、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政策学、法学等众多学科。

会展学研究主要解决人类社会会展实践活动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因而,它既属于社会科学,又属于自然科学(如涉及自然环境、信息技术),是介乎两者之间的边缘科学;在具体的研究范畴中,既包括基础研究,也包括应用研究。从基础性理论学科属性来看,会展学对会展性质、规律进行纯理论研究,认识本质,探索规律;从实践性应用学科属性来看,会展学对招展招商、营销服务等诸多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解决会展实际工作中提出的一系列具体技术问题。

会展学科还包含诸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会展的本质与职能研究、会展的内容与目标研究、会展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研究、会展发展历史等。可以构成的学科体系如会展史学、会展社会学、会展文化学、会展心理学、会展美学等。从应用学科来看,可以构成的学科体系有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信息与传播、会展服务与营销、会展设计与搭建、会展场馆建设与规划、网上会展研究等等。

五、增设会展学学科的建议

目前作为试点目录外专业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艺术与技术分列在公共管理和艺术学科之下显然不太合适。会展艺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将会展学归入艺术学;同样,展览会中重要的环节展示设计偏于艺术范畴,不属于管理学范畴,会展中大量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等也不属于管理学范畴,因此,管理学也不能涵盖会展学的所有范畴。

有的学者从会展信息与传播的角度,指出会展是信息交流的媒介和载体,会展目的是信息交流,会展功能是信息传播,会展结果是信息传播效果。在会展活动过程中人们将信息变独有为共有,通过信息进行相互作用,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艺术与技术。传播的各种形态如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在会展中都有体现。因而,指出会展学属于信息传播学范畴。但是,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会展的辐射效应、经济效应以及作为新兴学科的综合性也不是传播学所能涵盖了的。

作为会展科学理论体系,必须能对所有类型的会展予以涵盖,以所有类型会展为研究对象,总结、概括、指导各类会展的实践,能体现会展学理论的科学性、全局性、战略性,避免功利性、片面性、局限性。

综上所述,在将来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调整更新时,建议新增代码为三位数的一级学科——会展学,下设会展史、会展管理、会展信息学、会展艺术、会展技术、会展经济、会展旅游、会展心理学、会展社会学、会展文化学等二级学科。

[参考文献]

[1]马勇.我国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J].旅游科学,2005(2).

[2]俞华,朱立文.会展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俞华.试论会展学学科体系构成[J].中国会展,2003(18).

推荐访问:会展 学科 探讨 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