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应用公文

关于口述历史纪录片运用到气象科技史研究中的意义与思考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1 08:41:42   浏览次数: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气象科技史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与传播的现状,尝试从电视艺术学、传播学的学术实践角度入手,研究在多学科交叉视野下,运用口述历史纪录片这一电视艺术载体记录气象科技史研究成果的思路,以期拓展当前气象科技史研究成果的表达与传播渠道,实现创新气象科技史研究成果的影像化表达与传播。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气象科技史;影像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7-0102-02

1 概述

研究中国气象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大气科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对于推动气象科技创新和传播前辈科学家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从2009年起进行了气象科技史的系统研究,先后举办了两届气象科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吸引了一批气象专家、学者参与其中,收获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报告。2017年2月,中国科技史学会气象科技史委员会成立,并明确了未来3~5年的发展规划,气象科技史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撰写文章、参加学术研讨会、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传统学术期刊上,是分享科技成果的主要方式,期刊发表文章普遍存在周期长、受众少的特点。互联网的媒介融合趋势,为信息的深入、广泛的传播开辟了诸多新的渠道,视频、微视频传播促进气象科技史科研成果的社会化和共享化具有优势。口述历史在开拓史学研究空间、促进史学向下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利用口述体纪录片这一电视艺术载体实现气象科技史研究的影像化记录和传播的可能。

2 口述历史与口述历史纪录片

2.1 口述历史

口述历史作为一种现象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办公室的成立是现代口述历史研究的开端。这项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2003年12月,中国社科院成立了口述史中心。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口述历史在传统的以文字档案写史的主流外,成功开拓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并日益风行。

从广义上讲,口述历史是一种搜集、记录历史的方法。人类对历史的记录,经过了物传—言传—文传—音传—像传不断演进的过程。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按照学术界比较通行的说法,就是指通过传统的笔录、录音、录影等现代技术手段,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具有“声音的历史”“录音机或录像机记录”“整理成文字资料”3个要素,保存介质和传播媒介的变革为电视介入口述史提供了便利条件。

“口述历史在美国兴起的最初动力是旨在弥补现存文件记录不足或空白的档案考量,即强调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①当事人面对摄影机的口述与其它历史文献、档案资料互相补充佐证,让历史更加全面、更加接近具体的历史事件真实。传统史学更多地向文献、古迹、文物等资料求证,口述历史在对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视角转向社会、民间,促使研究视角从上到下的一个转变,这种治史观念和方法的发展,给那些原来在历史上没有声音的普通人留下记录,也给那些在传统史学中没有位置的事件留下了空间。

2.2 口述历史纪录片

21世纪初,口述历史作为一种史学研究方法进入传媒领域,《口述历史》《电影传奇》《讲述》《中国记忆》等优秀的口述历史节目、口述体纪录片频频见于主流媒体。口述历史纪录片是纪录片领域里比较新的一种形态,往往采用访问与谈话的方式来还原历史事件或人物,“通过不同人物、不同的视点展现同一时刻发生的事件面貌,就创造出一种身处事件现场的氛围,从而达到了类似文学描写中绘声绘色的效应。”②

优势:口述者往往是历史的当事人或见证人,请他们来回忆历史,具有真实、生动、具体的特征。这种以个人的视角切入宏大历史,凭借丰富生动的细节描述、口述者的一举一动传达出的感情和心理,给历史叙述增添了生命的体温,让观看者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这是它的独特魅力。

流程:搜集素材、调查研究、设计问题、选择受访者、深入访谈、录像记录、录音记录、制作视频、整理归档。

结构:口述者可以选择一两个,也可以选择群言的形式,由多个讲述者的讲述构成叙事。“有访谈者和口述者共同出现于节目中,通过互动交流并辅之以相关的解说及背景资料完成口述历史的;也有只有一个或多个口述者出现在节目中通过相关的剪辑与组合完成口述的。”③具体内容可包括:讲述者的影像、讲述者的声音、历史事件的遗址遗存、历史影像资料、解说。

口述体纪录片是传播与口述历史的跨界之作,是对事实的采集和记录方法,也是当前追溯历史事件最有效的一种影像写作方式,意味着传媒开启了从静态的文献正史转向了动态的民间社会资料的获取。

3 当前气象科技史研究成果的表現形态与

传播

3.1 气象科技史研究成果影像化形态与表现的可能

近年来,气象科技史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多位领导、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课题组目前已经发表了几十篇论文,有若干著作已经出版或正在出版。成功召开了两届学术研讨会,并将大会发言制作成课件,策划制作了专题放在中国气象远程教育网供气象职工在线收看。目前,出版专著、撰写文章等通过文字的方式传播信息是气象科技史主要表现途径,受科学技术复杂难懂、科技传播媒介的缺陷、受众科学素养欠缺等多种因素影响,传播取得的效果有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知识老化的周期不断缩短,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成果在数量上激增,公众接收的信息趋于多元化,这就要求公众能有效地选择信息。”④

“口述体气象科技史纪录片”是运用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把适合视频表现的气象科技研究内容运用到纪录片创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口述体纪录片在记录历史、人物、事件的优势,将纪录片创作者的潜在叙述、口述者的自我讲述、历史影像资料结合运用,实现气象科技口述历史的影像化记录。需要注意的是,客观、真实、现场感是口述历史的生命,因此创作中,组织访谈、历史影像资料运用、场景选择、视频制作中如何保持客观的态度、使片子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是创作中的难点。

3.2 对气象科技史传播的影响与拓展

如今,科技传播方式、传播效率、传播内容、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都在发展变化。网络是继电视之后的又一大传媒,在互联网各种传播平台众多的时代,视频越来越受到各新媒体运营者的重视和推崇,数字视频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和空间。视频内容在增强传播内容的贴近性、丰富传播途径、创新传播载体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氣象科技史学术成果在实现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影像化表达之后,既可以在电视上播出,也适合以长视频或短视频的形式在互联网传播,可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如微信、微博、移动学习平台等。在互联网上,受众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主动地搜寻和获取科技内容,还可以互动交流。对于提高气象科技史传播现状,促进气象科技史研究成果的社会化和共享化方面可以发挥作用,使研究成果从“小范围传播”变为“社会知识”,在不同个体之间流动,提高传播的广度。

4 结论

口述历史纪录片,语言生动活泼,讲述声情并茂,可以丰富、鲜活地重现历史真相,也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线索及必备的资料;非历史专业的记者、会操作摄像器材的人,经过口述历史知识的学习、训练,都能进行史料搜集,也扩大了史学研究队伍;方法的更新也意味着史学观念的转变,研究角度和对象自上向下、由核心到边缘扩展,为历史解释的多样性提供了现实的可能,也促进学术成果的方便、快捷、高效交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注释

①杨祥银.当代美国口述史学的主流趋势[J].社会科学战线,2011(2):68-80.

②王庆福.口述历史:一种纪录片类型[J].电视研究,2005(7):70-71.

③孙晓红.电视口述历史节目:口述历史新形态[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7):56-58.

④田小庆.科技传播障碍及其对策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54-58.

参考文献

[1]许小峰,张萌.气象科技发展历程的若干回顾及启示[J].气象科技进展,2014(6):6-12.

[2]高学浩,陈正洪.大气科学原始创新的学科背景视角[J].气象科技进展,2014(6):46-49.

[3]陈海瑛.从“口述历史”到“口述历史纪录片”[J].视听纵横,2013(5):66-67.

[4]王宇英.多媒体融合的口述历史影像传播[J].重庆社会科学,2012(11):79-83.

[5]陈墨.口述历史:人类个体记忆库与传播学(二)[J].当代电影,2015(3):84-91.

[6]肖平.“过去的声音”:一个说者的视角、视点及其影像写作[J].现代传播,2005(6):81-84.

[7]严宏胜,金波.知识创新视野下我国科技传播发展思路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3,26(4):150-151.

推荐访问:纪录片 口述 气象 史研究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