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范文写作

文献纪录片如何还原历史真实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1 08:42:49   浏览次数:

【摘要】在文化强国的社会背景下,文献类纪录片以其独有的文化价值、史学价值,记录文明,传承文化。成为这个全民记录时代的最具传播和影响力,也广受大众欢迎的纪录片门类。然而,由于此类作品所呈现的都已成为历史,如何让这些往事重新鲜活起来,做到准确而权威的还原历史真实,这不仅需要纪录片人恪守求真求实的职业操守,还需有探索发现的勇气,善于思考的品质和极高的史学文学素养。

【关键词】文献纪录片;还原;历史真实

一、历史文献片只有以时间为主线,人物为支点,事件为框架,细节为血肉,才能让破碎模糊的往事具象清晰,让冰冷的历史温暖而具感染力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大决战淮海战役在商丘的张公店打响第一枪,又在商丘陈官庄胜利结束。商丘作为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中心之一、歼敌的重要战场、庞大的后勤供应基地,为淮海战役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同时,商丘也在淮海战役的隆隆炮火中走向解放,获得新生。”商丘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的纪录片《解放商丘》(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行业联合采访活动《解放中国》及同名百集系列节目创作联播优秀节目表彰会”上荣获一等奖),开篇就明确了一条时间线索,商丘就是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而迎来解放。片中叙事在时间的步步推移中,以主要人物的言行决策为点,将战役进行到某一时间段的进展情况铺展开来,这种叙述方式在片中形成了一条清晰直观的脉络,而大量详实到位的资料采集和对历史见证人的采访,使得这段往事变得血肉丰满、引人入胜。

商丘作为淮海战役的重要战场和坚强的后勤保障基地,在这片土地上,经历着什么样的烽火岁月,涌现出多少英雄儿女,《解放商丘》挖掘出的许多细节震撼人心:原豫皖苏军区后勤司令部供给处朱嘉美老人深情回忆:在战斗打响的两天前11月4日,邓小平、陈毅在商丘裴桥集召开军事会议中,商丘地方军民发出了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倾家荡产,全力支援前线的声音;我军在对张公店守敌发起攻击时,因当时地势易守难攻,敌人进行了疯狂阻击,我军伤亡惨重。摄制组寻找到的当时给解放军送饭的虞城县郑集乡张公店村老人张张氏说道:“送的一箩子一箩子的馍都在那放着,越来越没人吃……”摄制组拍摄到的留下当时无数枪眼的石碑、首捷后新华社刊发的《解放淮海地区战役开始,我军全歼商丘逃敌一师》的报道、张公店烈士陵园中张公店战役董米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二十四团一营营长郭继胜的纪念碑,无不坚强有力的诉说着这一段另人难忘的历史。

二、忠于史实,尊重历史,每一句解说,每一个镜头,都有依据,有出处

文献片有别于评书和传说故事,不可戏说和演绎,历史已去,但一切皆有迹可寻。我们要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历史文物、历史文献、历史遗存、考古发现和风物史志中寻找我们所需的依据和素材,确保事件的真;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会在民间以各种文化形式传承延续,我们可以从传世的诗词歌赋,戏曲杂技,民间传说中通过相对应的情节故事来还原其情感的真。在对各种线索和依据的选取中,我们还应独具慧眼甄别挑选出它的不可替代性或是最具代表性。

《解放商丘》每一步的情节推进都是摄制组经过艰难走访,多方取证而来,在这场众所周知的战役中发生了什么鲜为人知的情节,有着什么我们尚未了解的故事。摄制组对当时的战役经历人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并通过对当时我军和国民党军官的采访,共叙一环,互相印证。

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歼。此时,偌大一个淮海战场上,国民党部队只剩下二十多万人的杜聿明集团陷入孤立无援之境,此时的敌军大势已去、粮草不继。在摄制组对原我华野二纵机枪手李肃魁老人的采访中有一段讲述:“敌人饿到啥程度,就是死马用刺刀割下来一块用刀子串着,点着汽车轮胎烧,烧过以后啃啃,啃啃以后再烧,吃的那个人出来他不说话你都不知道他是活人,这个脸上连血带肉糊抹的都不像话。”原国民党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文强:“一天只够吃一顿饭,没有烧柴又没有煤炭什么都没有,就挖地把棺材拿出来做烧柴引火,我们才晓得这个棺材在土里埋久了以后烧不热。”原国民党二兵团第五军营长朱英:“大饼掉下来,很多人在地下捡大饼吃,那个大饼掉下来砸到这个人的头啊,大饼直接砸死人的恐怕你都没有听说过,但是真有这回事。”而与当时国民党军队空投无力,难以为继的情况截然不同的是,我方军民在柴草用尽,树木砍完的情况下,百姓为了保障部队烧柴和做掩体的需要,不惜卸门板、扒房子,商丘共支援粮食1.22亿斤,柴草3.86亿斤,做军鞋64.1万双。片中将当时商丘地区流传的一首歌谣叠画在百姓挑担推车支前、妇女纳鞋底、男人装粮推磨的历史资料画面上:“夜已深,人不静,家家户户闪着灯;妇女灯下做棉衣,千针万线不放松;男人碾米又磨面,杀猪宰羊不消闲;手起泡,不觉痛,脚冻麻,不知冷;十冬腊月天地冻,天寒心里热腾腾;为打胜仗人人忙,前后拧成一股绳。”歌谣与资料画面的叠画相互辉映,令人观之心潮澎湃,犹如身临其境。

三、要有发现、思考和提升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发现则是纪录片的灵魂,思考则是纪录片的品质。纪录片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叙事,文献纪录片是以展现历史真实为本质,并以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影视艺术形式。如何在对史实的呈现中注入思想灵魂,令观者在观看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取舍,就要求纪录片人在编导摄制时做到对人物有理解、对事件有分析、对素材有选择。

《解放商丘》首次披露了国民党米文和部队的一个细节,1948年11月6日一早,国民党一八一师已经奉命东撤,师长米文和在东撤途中又带部队返回商丘,在商丘对商家、银行进行大肆抢夺而耽误了一天的行程,而就是这宝贵的一天行程,断送了一八一师的最后的生存希望。

在华野将杜聿明兵团围困多日之时,片中大段引用了当时我军战地广播员的一段广播做为同期声:“杜聿明将军、邱清泉将军、李弥将军和邱李两兵团,诸位军长、师长、团长,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黄维兵团已在15日晚全军覆没,李延年兵团已掉头南逃,你们想和他们靠拢是没有希望了,你们应当学习长春郑洞国将军的榜样,学习这次孙良诚军长,黄子华师长的榜样,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本军可以保证你们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这一段我军广播员意气风发的同期声的引用,将当时国民党军队大势已去的溃败之像尽展,也将我军全局归心的形势以历史真实的声音传递出来。

四、撰稿、摄像、资料、解说、剪辑、音乐多个环节的配合到位,缺一不可

一部优质的文献纪录片是一组纪录片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前期、后期多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只要是感到薄弱的环节就要反复修改完善和再次推敲。特别要提到的是文献纪录片因其特有的历史文献价值,所以文风严谨的撰稿是一部片子能够成功的先期保障,这要求撰稿人要在具备极高史学文学素养的同时,做到对所搜集素材的目标前瞻、缜密研究和慧眼取舍。摄制镜头与搜集的影像资料就要注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解放商丘》中摄制组几乎走遍了淮海战役在豫东战场的每一寸土地,寻访对这段历史的人证物证,奔赴祖国各地采访到能够见证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搜集到丰富的馆藏图片与历史影像资料。正是这些宝贵的镜头与资料成就了《解放商丘》中饱满的诉说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娟;2000-2005年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李镭;重建大众的历史意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话语重构[J];现代传播;2003年01期

[3]肖平;影像与事件——关于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文化追溯[J];中国电视;2005年04期

[作者简介:程子彦(1978-),汉族,河南商丘人,本科,编辑;主要研究方向:电视应用理论。]

推荐访问:纪录片 还原 文献 真实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