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职业总结

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文课程的比较与启示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7 08:44:50   浏览次数:

摘 要:文化是设计的土壤,设计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所体现的文化。因此,人文课程的构建对于当前的设计教育而言非常重要。本文选取国内外四所有代表性的院校,就其中的人文课程做出比较,以期对我国目前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文课程建设能够有所启示。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人文课程;比较与启示

在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带来了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和关注,设计艺术穿越了“物质”的科学领域,在向“精神”的文化领域靠近。设计艺术作为一个“边缘领域”,正在突破传统科学的框架,与“非物质”的东西打交道。[1]

对于艺术设计而言,文化内涵才是决定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人文课程的建设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言尤为重要,而当前我国对这一方面的重视还不够,课程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笔者对此展开广泛调查,并选取几所国内外有表性的院校,就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文课程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目前的专业建设有所启示。

1 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文课程的比较

以下是笔者选取四所比较有代表性的院校:A校是法国的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艺术学院;B校是日本的武藏野美术大学;C校是我国的一所综合性大学;D校是我国的一所美术学院。

从课程涉及的广度来看:B校涉及的范围最广。B校的课程涉及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民俗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学等多种学科,涉及面最广,并和专业形成有效呼应;A校、 C校和D校的课程则涉及面不够广泛。

2 国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文课程的比较对我国目前课程改革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给我们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文课程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启示意义。笔者建议,在人文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做出以下调整:

(1)加大人文课程的比重。只有文化才能给设计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动力。文化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与修养,能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源泉。当前很多学者已经意识到设计师的文化素养这一问题,并提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展开设计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设计与文化、美学、历史、心理学等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真正从纯粹的技能型学习提高到文化学习的层面上来。

国外的人文课程所占的比重很多,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文化才是艺术设计创新的根源,才是设计是否具有内涵的决定因素。A校(法国的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和B校(日本的武藏野美术大学)的都非常重视人文课程,所占比重都很。而在我国目前的院校中,综合性大学相对而言较为重视人文课程,但在美术学院中,人文课程偏少,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加之,目前我国视觉传达设计设计的考生大多是艺考生,从录取的文化课分值来看,要远低于普通本科录取分数线。如果在学生入学后仍然不重视文化科目的学习,这种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并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狭窄,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设计的滞后。因此,目前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需要进一步重视人文课程,并增加课程的门类。

(2)选取和专业相联系的科目。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当考虑到和本专业形成连贯性的系统。如A校(法国的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艺术学院)的一些课程:艺术史、符号学、设计史和理论研究、设计史、哲学“图像”、解读课、展览/展示、影像的本质、写作、新闻、创意的方法论等。这些课程和专业课程密切相关,对能对本专业形成连贯性的系统。B校(日本的武藏野美术大学)的一些课程:历史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心理学、生物学、西洋美术各论、东洋美术史各论、西洋建筑史、设计史、美学、艺术学等课程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和本专业的联系性也较强。

在这一方面,综合性大学具有优势,但是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选取和专业相关的课程,并根据专业的特点进一步做出调整。

(3)拓宽人文课程的涉及面。信息时代的发展应树立一种学科贯通意识,应当认识到,设计不仅是学生提高专业水准的教育,同时也是培养创造力、培养多元文化胸襟的教育。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文化、艺术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和其他学科,如心理学、建筑学、文学、哲学等有着深层次的交叉和融合。因此,在具体的课程建设中,也应当体现这样的联系性。既要拓宽专业建设途径,又要扩大交叉学科建设。

在实施方面,学校应当加强不同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校展开对外开放的教学模式。如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规定学生必修在同一城市的早稻田等大学选修满4个学分的人文课程,诸如美学、人文等课程,以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修养。综合性大学则可以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综合学科优势,和外院进行联合,充分利用外系的资源,如可以和人文学院、广告学院合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行师资互相调用等。对于人文资源相对薄弱的美术学院,则可以利用外校的资源,展开资源共享式的跨校选修方式,或者与国内其他优秀的高校进行联合培养。

3 结论

通过以上国内和国外的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文课程的比较,可以看出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文课程设置不管是在数量和门类上都还存在着不足。国外的人文课程深受重视,占的比重比较大且门类广泛。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待于重视和进一步调整。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关注目前的人文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设计教育。

注释:①A校资料来源:张幼云.美术教育大视野——中外高等美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② B校资料来源: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校内资料.

③C校资料来源:厦门大学美术系办公室.

④D校资料来源:http:∥/subject/subject11.htm,2010(04).

参考文献:

[1] 马克·第亚尼(法).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 威廉F·派纳(美),等.理解课程[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张幼云.美术教育大视野——中外高等美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推荐访问:传达 启示 人文 国内外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