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笔试题目

如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9 08:39:40   浏览次数:

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首先必须打破现有拨款机制,建立公众参与教育拨款决策的新机制。这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拨款机制,成立国家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制定教育拨款的预算,监督政府部门严格按照预算拨款。

建“新优质学校”,是当前一些省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办基础教育特色学校的新措施。

回顾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历史,先后出现过各种名目不同的“学校”,有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高中、区重点高中;国家级、省(市)级、区示范高中;还有省市把学校评为四星级、三星级,类似于星级宾馆的不同星级的学校。近年来,出现较多的则是“创新实验”之类的学校。

出现这么多名目的学校,是主管部门和学校、社会各取所需的结果。通过给学校命名,展示办学成果,如果某校被列为重点高中,对学校来说无疑是荣誉,对老百姓来说,这是“办学质量”的保障。这生动地展示了中国的锦标主义办学思维,同时,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加剧了基础教育的竞技化、功利化。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校、重点班判了死刑,要求各地必须取消,这是义务教育向均衡性、公益性的回归。可是,直到现在,被判死刑的重点校、重点班依然存在。

客观而言,“新优质学校”一定程度打破了传统的锦标主义思维,确实有“新”的地方。比如,关注的是办学基础比较薄弱、一般的学校;评价的标准,不以简单的分数、升学率,来反映学校的优劣,而是结合学校的基础,考察学校办出了怎样的个性。这种评价与国外中小学的评价颇为类似——比如,评选优秀教师,国外往往倾向于薄弱学校的老师,因为他们付出的劳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比那些实力雄厚、生源质量高的学校更多、更大,而中国评选优秀教师,一直以来,主要集中于示范校、名校。换句话说,“新优质”测评的是学校的“进步”,而传统的测评是看速度,这就好比,以前一个学生满分,被认为是优秀学生,现在,一个学生从上次的50分,进步到这次的80分,被认为是进步最大的优秀学生。

然而,这样的“新优质学校”,能多大程度引导学校转变办学思维,并对义务教育均衡起到作用,还有待观察。

中国基础教育整体的升学模式没有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锦标主义办学思想,其实很难消除。整个社会还会把目光盯着升学率高的“传统优质”学校,如此一来,“新优质学校”就只能在夹缝中生存,甚至可能成为“薄弱学校”的代名词。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过程中,公众普遍担心均衡会导致“削峰填谷”,政府部门推出“新优质学校”,显然想回应这种质疑,希望在薄弱学校中诞生一批“新优质学校”。按照这种思路,如果被政府部门认定的“新优质学校”越多,不是表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成效明显吗?而从义务教育均衡本意来看,公办学校做到办学标准一致,才是均衡的基础,不应该用两套标准来评价。两套标准的结果是,“新优质”再有好听的名字,也还是会被认为低其他学校一等。

当然,政府部门以“新优质学校”为名,增加对薄弱学校的投入,这在现行教育拨款体系中,是有其必要性的,拨款总得“师出有名”。但是,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强化了现行的教育拨款机制。而这一机制正是导致中国义务教育严重不均衡的根源,即政府主导教育拨款,拨多少、怎么拔,完全由政府部门说了算。

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首先必须打破这种拨款机制,建立公众参与教育拨款决策的新机制。这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拨款机制,成立国家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制定教育拨款的预算,监督政府部门严格按照预算拨款。如果有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这种负责制定教育预算的机构,我国教育资源的配置模式将完全改变,不可能再受教育政绩观念影响,薄弱学校才能获得更多的资金,达到与其他学校一样的办学标准。

其次,如何办好学校,不是政府部门的职责范畴,从重点校、到示范性校、星级校、再到“新优质学校”,一路下来,政府部门都将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评价者的角色集为一身,这种“管评办”一体化的政府管理学校模式,造成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千校一面,没有特色和个性。虽然“新优质学校”强调学校办学个性,可是。这种做法本身,却是进一步强化造成学校个性缺乏的行政办学、行政评价,这与打破管评办一体化格局,让政府退出学校办学、评价,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是相背离的。

对于义务教育均衡以及学校的个性化办学,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已确定明确的思路,就是落实地方政府对均衡的责任,强化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的统筹,同时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学校的关系。如果政府切实按照这样的思路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均衡并不是那么难以完成的任务。现在的问题是,政府部门没有切实履行投入责任,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也没有放权给学校自主办学,还是按照原有的拨款体系拨款,原有的行政办学思路办学,各种均衡“办法”层出不穷,但真正的均衡还是难以实现。

推荐访问:义务教育 均衡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