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先进事迹

2015年全国高考物理学科考纲解读及备考策略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8 08:42:16   浏览次数:

zoޛ)j馝םןm5ivM^]}}ߝiiMym5O:^tiןiiwiߟ駟_u]y馟iߍ^6]w^w^ߝui^iim5m5iZ总结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思维方向的偏差进行正确归因和引导:对于多数学生出现的思维方向上的偏差,必须在全班进行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指导,并安排适当的针对性训练;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思维方向的偏差,要进行个别交流指导,并通过同类题中的巩固训练进行跟踪反馈。第二轮复习,要力争让全体学生在知识的重、难点和知识的查漏补缺上都有所突破。

(三)加强实践,突出设计,提高实验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训练考纲中所列出的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等多种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人人动手,熟练掌握仪器的读数方法。二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独立、认真地做一遍考纲“知识内容表”中所列出的各项实验,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课本中“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为例,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1)间接测量依据的公式是什么?(2)需要测量哪些量?(3)哪些量可以直接测量?用什么测?哪些量需要间接测量?依据什么规律和公式?(4)电阻测量的电路怎样设计?(5)数据处理用图象法还是计算法?(6)你能说出几种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7)如果给你足够的实验器材,你能设计几种测量电阻的电路?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训练学生对实验器材选用、实验步骤、数据分析、结果论证和评价、误差分析、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课本中的实验,主要从原理和方法上去理解实验的变形,同时思考可能出现的其他设计性实验。课本中的练习题、思考与讨论、做一做、说一说等内容也不能遗漏。总之,要让学生真正动手做实验,以实验带动复习。

(四)加强读题、审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素质和能力,规范答题格式

让学生熟练掌握读题、审题的一般方法,如:(1)快速细读,标注题目中的重要信息;(2)精读,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关键性的物理词语,如“光滑、刚好、恰能、至少、缓慢、迅速、水平面、竖直面、不一定、不可能”等,挖掘其隐含条件,分析临界状态;(3)画出受力分析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把文字转换为物理情景进行分解或剖析,切莫一拿到题目就列方程、演算。在平常的习题课上,教师应给学生留足审题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发现学生解题的疑难所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疑难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不会读题、审题;二是不会把复杂的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物理过程,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思维混乱、无序,缺乏深度。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我们以为,把图景、图像、规律三者综合起来进行训练,是提高学生物理综合思维能力和解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如2013年全国高考课标卷Ⅱ卷25题: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显然,这是一道压轴题:题目的综合性强,涉及过程多,难度大。教师在讲评或练习这样的题目时,可以把以上物理过程分拆成下列几个小问题:(1)木板在整个过程中如何运动?(2)物块在整个过程中如何运动?(3)t=05秒时,木板和木块处于什么运动状态?(4)t=05秒后,木板与木块是保持相对静止还是运动?(5)如果是运动,它们的加速度相同吗?做什么性质的运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画出木板和物块的运动示意图。后面的问题是本题的难点,在学生自行完成前面的问题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这样的训练,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物理解答题的书写应规范,注意以下几点:(1)写出的公式、方程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用变形式或结果式代替基本式,如用v=代替mg=mv2/R等。(2)公式、方程式要用题目给出的字母符号表示,自行引入的新字母要有说明;方程的书写不能把字母和数字混写成一式;有多个方程式时,要分步列式,不能写成连等式。(3)计算时最好先进行公式运算,再代入数据计算,计算结果要有单位;数值不是整数的,一般保留2—3位有效数字;所求结果是矢量的,还要给出方向。(4)书写作图,字迹线条要清晰,有利于计算机扫描阅卷。

(五)做好专题系统训练,侧重问题的变化与拓展,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形式为主,突出综合能力培养。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按照相近内容、相似规律、相同方法等进行归类,确定专题。此外,还可以围绕以下主题进行拓展:以牛顿运动定律为核心的综合专题,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专题,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为核心的综合专题,以电磁感应为核心的综合专题,实验专题,物理学史专题,能力技巧方法专题,选考模块专题等。在进行专题复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想、多题归一”等方法,加强对物理问题的变化与拓展训练。例如“导体切割磁感线画等效电路图问题”,便可变式拓展,如图2。

(六)强化限时训练,增加套题练习,穿插理综模拟测试,提高应考能力

“理综”全国课标卷的选考内容包括物理3个模块、化学3个模块、生物2个模块的试题,是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的长试卷,会相应地加大考生在应试过程中的阅读量,教师应对此进行相应的训练、指导。

(七)研究高考真题,编制高质量考卷

课标卷高考物理试题在科学性和能力立意等方面有了变化和创新。例如在历年的全国课标卷高考试题中:2014年的第19题,把追击问题放到了天文学中的“行星冲日”现象中;2013年的第21题,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背景;2012年的第21题,把“等效转换”的方法巧妙迁移。此外,在2014年的北京卷中,第18题通过“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实验考查考生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解和体验,2014年全国课标卷第35题更是全面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综合能力、建模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这类试题新、奇、妙、活,值得我们教师在编制考试训练题目时学习、借鉴。教师编制考试试卷,要摒弃偏题、怪题、超繁难题,选择题目要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开放性,适当关注社会热点以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发展、体育活动等相关联的题目。对于考纲不作要求的内容,教师不必选用。

(八)指导选修模块的复习

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各人的思维方式等特点来确定各自的选考模块,并按学生所选模块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根据考纲的要求逐点进行针对性训练,按不同的题型重点突破。

[本文系2013年度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高考物理命题的考点设置与能力考查研究”(2013B143)的部分研究成果]

(责编 白聪敏)

推荐访问:备考 学科 解读 全国高考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