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会议发言

论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09 08:36:44   浏览次数:

摘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文章详细的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环境;问题解决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成才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活波的学习情境,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增加课堂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展示问题情境,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提供学生可以解决问题的类型,数学课堂的问题是多种多样,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学来发现。问题的情境创设要能够接近学生的真实环境,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难度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找问题的方法

(1)从知识的来源上提出问题。主要根据相同问题的性质来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完“比”的性质之后,提出它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性质的不同和相似之处等相关的问题。通过构建“比”之间的问题环境,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和特征,提出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2)创设问题解决过程的情境。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创设相应的图片、挂图情境,展现问题的解决的过程,让学生解决问题“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例如:简便计算,225+127+75=225+75+127,让学生探究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计算的原因。

(3)在创设知识的“归档或分类”情境,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对相同问题或者相似问题进行分类的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分类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如果学生对知识不会归纳整理、分不清类型,而把知识看成一盘散沙似的孤立个体,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可在此提问问题。如:“应用题”教学中,可以模拟相似问题解决的办法,要求学生根据题型进行归纳整理。

2、提问题的方法

(1)追问法。在创设某个问题中,学生发现问题之后,通过学习之后,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为了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可以就问题的思路,设置相应的问题,激励学生进行继续学习,多问“为什么”。如:10/20=1/2,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也可以从相反的方

向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如:“2×7=14,7×2=14,难道2×7和7×2完全一样吗?”

(2)类比法。创设与问题相似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与问题情境进行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通过对学习5、6的内容进行联想,探究7的口诀应该有几句?应该怎么样推敲?有什么样的规律等。

二、创设主动探究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1、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的认识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需要与之相关的学习环境,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把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能够主动的探究知识,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要积极的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2、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升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兴趣。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通过提供丰富的、典型的学习资源和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能够有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学生多重感官对学生进行刺激,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变化,增强学生问题的应用意识

1、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解决数学的意识。创设接近似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背景中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后,可以拿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举例说明圆的基本用途,并说明其中的原因,等等可以延伸的问题。

2、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和概念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实例,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力,例如:在常见的工作关系计算公式中“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这一概念中,“工作效率”这一变量,学生不容易理解,老师在课堂教学前,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创设问题情境,在实际教学是,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这一变量的含义。

四、促进学生反思概括,增强学生的问题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应该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主动探究知识创造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动。

1、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在实际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问题,让学生产生想创造的欲望。在实际课堂环境创设中,可以提出一些与问题相关的疑问:你能根据“7+?”的计算方法解决“8+?”的问题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的?”等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2、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要想实现这一学习环境,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创造学习的环境,巧妙的运用问题的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

3、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创设课堂教学环境,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效的培养学生问题想象的能力,学生在实际的环境学习中,通过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小结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问题环境要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问题解决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教师创设的环境与学生身边的问题相接近,能够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锐,黄毅英,林智中.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7)

[2]赵鹏程,杨伊生.小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2)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 课堂 能力 关系 环境


[论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