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经济工作

高校辅导员工作与积极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几点思考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46:06   浏览次数:

摘要: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完善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弱势群体具体措施

中央十六号文件立意深远,注重实际,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要求到实施的有效途径,从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到营造社会环境,立体化、全方位地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和意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一般同时兼任党团工作,还承担着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集多个角色于一身,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和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最基础环节。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他们最能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最容易得到学生的支持和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事实证明,辅导员学识越渊博,身心越健康,人格魅力就越大,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强,施教效果也越好。博学多才、平易近人,这既是工作需要,又是辅导员素质要求的内容。

大学生弱势群体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并且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思想工作中,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给予大学生弱势群体物质上的支持和温暖的人文关怀,注重其个人素质的培养,与他们真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有学者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以大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为标准,把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不好、存在心理问题的这一部分学生称为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研究发现,由于学生个体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背景不同,反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有种种不适应表现,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部分来自偏远边穷地区的学生、残疾和年龄较大或较小的学生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在经济、身体、心理、学业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地位,而且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我们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通过努力,树立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进而提高社会竞争力,逐步做到摆脱不利因素,愉快、健康地成长,这也是辅导员工作最能体现其价值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简单、顺利的成长经历使他们缺乏挫折和失败的磨练,缺少独立生活的经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一方面,随着学业、就业、情感压力的加剧,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和各种矛盾冲突,不少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处在生长发展最旺盛的时期,生理、心理的需要特别多,却又得不到完全满足,一些大学生因此而心理负荷加剧,诱发心理疾病、人际障碍、适应性心理障碍、情感交往方面心理障碍、行为意志障碍、品德方面的人格障碍等成为突出问题。

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更需要了解和关爱,辅导员应及时深入,倾听、沟通、交流、帮助,缓解他们的压力。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往往表现出个性孤僻,自尊心强,很少与他人沟通,对他人缺乏信赖感,情感世界孤独。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更应从日常小事做起,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为其创造展现自我、认识他人、接纳他人的机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他们学会体谅他人、悦纳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其健全人格、正确人生观、恋爱观的发展,找到更多的良师益友。

辅导员不仅要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而且要考虑其深层次的全面发展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其全面发展。具体措施有:

辅导员要通过建立档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等,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辅导员要建立疏通渠道。利用高校的优势,开设心理咨询和讲座,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压抑、自卑等不健康情绪有疏通渠道,及时得到宣泄和释放。辅导员在和困难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要尽可能热情接待,认真解释,妥善处理问题,公平、公正地向求助学生和有关领导反映情况,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阴影,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留下心理负担。

辅导员要建立健全学生救助和预防机制。妥善利用高校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向学生提供有效服务,形成一整套规范、高效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多地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和实习、就业机会,加强学生的能力建设。

辅导员要建立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互助小组,让他们在活动中互相启发、彼此鼓励、团结一致中共同克服各种困难,形成我助人人、人人助我的良好风气。

辅导员要辩证地看待弱势群体中相对较好的学生,树立榜样,让其他弱势学生有强烈认同感,从中得到鼓舞,从榜样的身上寻找共同点和力量,树立自信心。

辅导员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和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通过文艺、体育、演讲、辩论、朗诵等社团活动,扩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心胸更加开阔,在活动中锻炼、提高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特长。此外,号召全校师生关爱弱势学生,形成全校关心、师生共助的友爱氛围。

对于弱势群体的帮助和引导,辅导员应与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增强优势互补,促进学生摆脱负担,努力成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教育的一个特定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中的感情品质。”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在社会生活中确立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文精神,也是以人为本的一种内在要求。和谐社会呼唤和谐的高校教育,和谐的基础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的基本利益可以得到保障。作为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要从战略高度、从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高度,带着感情,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全面协调各种关系,关爱大学生弱势群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辅导员是一个重要的职业,虽然辅导员不能改变每个弱势学生,但能使几个、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学生通过努力而获得自我认同、自尊心、自信心,获得正确的人生观。辅导员要用事业心、责任心、奉献心去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不断改进工作的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平凡岗位上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蒋笃君.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4(1).

[2]汪大喹.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30(2).

[3]谭美军,何期.近年来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20(12).

[4]杨汉国,范光杰,李志.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J].求实,2008,(2).

推荐访问:辅导员 弱势群体 几点思考 高校 关注


[高校辅导员工作与积极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几点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