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计划

初中物理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能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7 08:58:26   浏览次数:

【摘 要】课堂教学效益与学生的参与效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堂课只有学生充分参与,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智力,发展能力,张扬个性,学会合作,才能体现生命灵动的价值所在,才能实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才能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精神,当然,我们追求的学生参与效能,不是只图课堂热闹的花架子,而是追求真正的效益。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高学生;参与效能

物理教师如何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效能呢?其实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心投入,积极参与从而掌握物理知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参与效能的动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学生对物理现象充满着好奇,这是课程的优势;但不少学生惧怕物理原理的抽象难懂。因此,我们要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联系生活,深入浅出,抓住关键,循序渐进,让参与效能最优化。

如在学习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时,可设计这样的一道题:请举例说出利用电磁波工作的家用电器和通信设备两至三件。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是有兴趣的。电磁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电视、手机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食物等。在举例中,肯定有学生举出的例子是错误的,如电冰箱,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电冰箱是利用物态变化时的吸热和放热原理制冷的。这样使学生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不光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又如,在初三复习物质状态变化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试管里的水吸热后经过什么物态变化时形成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冲开小木塞的过程中,通过什么方式减小内能?

通过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现象,结合物态变化知识便会联想到:试管内的水由液体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再联系改变内能方式的知识后明白:水蒸气冲开小木塞的过程中,是水蒸气推动活塞做功,消耗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活塞的机械能。

此类题目很容易激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分析此题,要抓住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才可判断具体的物态变化名称;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这样才可解释如何减少内能。

二、积极营造合理时空是提高学生参与效能的首因

课堂上要合理分配时间,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课堂上,教师授课不超过15分钟,学习探究不少于15分钟,学生练习不低于15分钟。

给足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学生表达不可能如老师想象的那样理想,出现差错,胆小,不敢大胆发表意见,碍于面子等等现象是正常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耐心,要善导,特别是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同学,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给足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如,教学物体内能概念时,让学生思考:判断关于内能的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一杯水和一桶水,若它们的温度相同,则他们的内能相同;B.0℃的冰块没有内能; C.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D.汽油机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通过学生充分讨论归纳:A.一杯水和一桶水,若它们的温度相同,由于它们的质量不同,所以它们的内能不相等。B.组成0°C的冰块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内能不为零。C.用“热水袋”暖手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D.汽油机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所以是正确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逐项分析,解题关键是理解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温度有关,在体积一定时,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空间。讨论和交流是物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消化知识,提供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构建系统知识的机会,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作用,创造出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良好气氛。学生对知识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模糊到准确、从单一到系统的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能力,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三、寻求科学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参与效能的内因

《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要想真正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效能,最根本的是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喜欢学习,学会学习。

“娱”中求学。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就不能发展。”实践出真知,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活动方式,多让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如个人实验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在活动中,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设置,使每个学生倾心投入。

如在讨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可设计下列例题:如图所示,实验现象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试分析证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虽然是问答题,如果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实验来启发学生说明,效果会更好。

通过实验观察,便会得知,两个通电螺线管是串联且线圈的匝数不同,串联时则电流相等,能够吸引大头针,说明有磁性,吸引的数目不同,说明磁性不同,磁性不同是由于线圈的匝数不同造成的,故可得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有关。

一般实验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活动、实验、讨论而自主地建构知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取身边材料,自制教具,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

“问”中求学。学问,不光是学来的,而且是问来的,问是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也是好的学习方法。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挖掘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完扩散现象、蒸发及其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后出示这样一道题:亚洲最大的滑雪场就是我国黑龙江省尚志市的亚布力,那里群山环抱、绿树茂密,是冬季滑雪、夏季避暑的好去处。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亚布力的自然景色进行解释。

此题蕴含着好多问题:其中包含了水的哪些物态变化?水分子运动与物质运动区别在哪里?群山环抱、绿树茂密与水分子运动有什么关联?雪花飞舞是分子运动吗?等问题。教师要先启发学生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然后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可以得出关于水变化的一些性质,水蒸发及吸热的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固态的冰与水分子的区别、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与物质运动有本质的区别等。

绿树的蒸腾作用能加快水的蒸发,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夏季大片的湿地含有的水多,水蒸发时可以调节空气的湿度,同时蒸发吸热,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另外,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使气候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温度;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极冷的空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固体小冰粒;飞扬的雪花不是分子,是一个宏观物体,所以它的运动也不是分子的运动。

问,不光是问老师,还可以问同学,问家长,问朋友。要使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好问,既能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设疑解惑的能力。

“比”中求学。有竞争才有活力。一是同学之间相互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竞争的乐趣;使课堂充满比学赶帮的氛围;二是班级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比较的内容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来定,如,作业完成的速度与质量,回答问题的人次和准确性,表达的流畅与全面,对问题的思考是否有其独创性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其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又能培养学生团结与协作的精神。

总之,要提高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效能,教师要找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模式,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才能放下包袱真心参与,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盛泽第一中学)

推荐访问:效能 提高学生 课堂 物理 初中


[初中物理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