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建设工程合同

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剪纸艺术

作者:jnscsh   时间:2021-10-04 08:46:41   浏览次数:

【摘要】在绥德,一直流传着“一看窗二看帘,再看媳妇靓不靓(漂亮)”的说法。作为地地道道的绥德人,却不会剪纸,不了解剪纸,让人不免有些遗憾。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战场,应该在剪纸教学中用“守”来传承我们的剪纸文化,用“变”来丰富我们的剪纸文化,要让它作为一种气、一种血液、一种生命元素活泼泼地流动在今人特别是新一代的身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场。

【关键词】剪纸 课标 教材 实践与探索 继承和发扬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39-02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也曾挥诗赞美:“手中一小剪,裁云镂月,方寸上下包容天地万象。眼外五大洲,跨海越山,万里纵横传播中华文明。”两句诗将剪纸的魂与神诠释得栩栩如生。在绥德,一直流传着“一看窗二看帘,再看媳妇靓不靓(漂亮)”的说法。剪纸覆盖了绥德人民热爱的一切节日,但凡喜庆的日子,总会有剪纸的身影。而作为地地道道的绥德人,却不会剪纸,不了解剪纸,让人不免有些遗憾。为了发扬继承这一古老的艺术,我开展了一系列的剪纸课程的探索,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我们的剪纸文化。

一、寻求理论支撑,不拘泥于课本

考核教师的首要便是上课、教案、作业,所以导致我们美术教师上课一套教案,备课一套教案,备于教是分离的。对于这一问题在2011版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资源,地方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当有了指引,有了方针,有了从上到下的支持,再实施起来就顺畅多了。

二、充分开发教材内容

绥德县义务教育间段所使用的教材均为广东岭南版教材,本教材每学期至少设置两节以上的剪纸课,从一年级简单图形手撕纸的学习、尝试,到高年级的套色剪纸的设计,小小的纸片在学生手中变换着各种造型,不仅是对学生手脑相互协调的锻炼,更是对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逻辑思维推导的开发。针对这些课程我每学期有五节课专门针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使得学生有了梯队式的发展。

三、利用“三个一” 工程开展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三个一” 工程,即“一个项目”(“22111”项目:22项目是指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两项艺术特长;111项目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名学生分别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至少有一段担任班干部的经历、获得一次班级以上奖励的荣誉和当一次志愿者的经历)。“一个活动”(星期五下午无课日社团活动)。“一个特色”(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创建)。针对这一工程,教育部门勒令各校周五为无课日,是各个社团活动的时间。作为美术老师怎可以错过这一有利机会呐?剪纸课材料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出彩。简简单单的一把剪刀,一张纸,多彩的世界随意描绘。

四、实践与探索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我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法、故事法、歌谣、剪纸添画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活动。如:用剪出的人物、动物制成有趣的皮影戏来操作游戏;引导学生用剪出来的各种头饰,进行表演活动;用剪出来的各种面具打扮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化妆舞会等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也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首先选择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手”。我先让学生学剪“喜”字,这是典型的轴对称剪法,而且都是直线剪法,训练也是从有痕到无痕。在实践中,我还要求学生变魔术,在原作品上略加一些剪纸语言,如锯齿纹、月牙纹等把喜字中的“口”都变成空心圆、变成人物的眉毛、眼睛,这不但增加了曲线剪法,而且使图案更加美丽。不少同学学会了喜字、福字、挂钱等的剪法后,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成功的愉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植树节让学生剪各种形状的树、树叶;六.一节联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喜欢的、有创意的表演服装、道具;国庆节剪贴国旗、剪窗花;元旦节举办剪纸作品展览等。

五、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必要性

剪纸作为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亦称为平面“镂花艺术”,采用剪、刻、锉、撕与烫烙等创作技法,以玲珑剔透的纸感语言和强调影廓线条的艺术造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式样。绥德也被文化部命名为“剪纸艺术之乡”。剪纸作为正在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不仅需要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进行濒危资料、文献、作品实物的搜集、记录、保存,更需要教育者将它作为一种常识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战场,应该在剪纸教学中用“守”来传承我们的剪纸文化,用“变”来丰富我们的剪纸文化,要让它作为一种气、一种血液、一种生命元素活泼泼地流动在今人特别是新一代的身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场。

通过我一年多的剪纸教学活动与实践,提高了同学徒手剪纸的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也促进了他们眼、脑、手的和谐、协调及均衡发展。通过美的形象和个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为培养学生成为感觉灵敏、观察细致、记忆力强、思维灵活、判断准确、语言丰富、心灵手巧的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马菊,职称:中教二级,学历:本科,学位:学士,单位:绥德县教研室,职务:中小学美术教研员。

推荐访问:剪纸 传统文化 继承 艺术 弘扬


[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剪纸艺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