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运输合同

故事广播的困境与创新思考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3 08:43:02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从故事广播的节目内容、节目样态、受众群体以及新媒体资源利用等方面,对故事广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创新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故事广播 受众 本土化特色 碎片化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碎片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受众的收听结构、收听习惯,受众群体的偏好较以前也有所不同。故事广播在节目内容、节目样式等方面都面临着困境,亟须创新。

一、 故事广播发展的困境

(一)时代发展使故事广播面临挑战

近年来,全国电台中故事广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5年3月27日,我国第一家故事广播合肥人民广播电台故事广播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播。此后,北京、上海、吉林、江苏、云南、重庆、辽宁、陕西、新疆、贵州、青岛、郑州、潍坊、连云港等地相继开办故事广播。目前全国故事广播频率不少于50家。①

故事广播在创办之初,节目内容大多以播讲评书、故事、小说等为主。还有一些故事广播大量播出医疗讲座和以“养生”为主题介绍保健知识,听众多为中老年人群。这样的运营模式既节约成本,又可以给电台带来收益,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了很好的收听和传播效果。然而,伴随广播媒体环境的变化。受众的构成、收听习惯、偏好、接收信息方式等都随之发生了改变,故事广播面临着巨大挑战。首先,故事广播的受众群体结构正在发生改变。日渐明显的人口老龄化现象给广播带来了更加庞大的“老龄一族”收听群体;同时,有车一族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出租车司机等移动人群加入到故事广播的听众队伍中;手机广播、微电台的出现使广播收听更为便捷,更多年轻的“拇指一族”可以通过手机、手提电脑等载体接收广播发出的信息。其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许多听众,尤其是年轻听众的收听习惯。故事广播的节目形式和内容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面临着转型与创新的挑战。

(二)故事广播进入版权困惑期

故事广播自创办至今,在节目源方面一直面临两个难题:一是播讲作品的版权问题;二是自我生产作品能力低,自创品牌节目数量少。首先,故事广播的节目内容主要以播讲评书、小说、故事等作品为主。播讲作品的版权问题、影音作品购买市场规范化问题一直存在,而且日益凸显。目前看,故事广播与出版界的合作不够,出版界、作家和电台之间还没有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故事广播并没有抓住作品的源头,其所播讲的作品,大多从节目出版公司、影音出版公司等购买,在购买节目产品的同时,难免存在“贴片”问题,随之而来的广告直接影响节目收听效果,使听众反感,从而影响了节目和电台的整体形象和收听率。目前的节目购买市场还不够规范,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购买体制,也缺少约束和管理。其次,故事广播自己生产的作品有限,自主创办的品牌栏目较少。这一现象短时间内还无法解决。

(三)碎片化信息时代给故事广播的发展带来冲击

快节奏的生活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进入碎片化信息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更加分散,年轻人关注公众话题的方式开始转变。“上班族”“拇指一族”每天通过微信、博客、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即时通信等多种方式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人们在生活的各个间隙获取信息,用生活中各种“零碎”的时间获取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在吃饭时看一眼电视,在坐公交车时用手机上微博、微信。信息如此之多,获取信息如此容易,以至我们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没有耐心。

碎片化信息时代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媒介市场和受众群体的“碎片化”。在广播领域,听众的收听行为也呈现出“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闲暇时间,听众收听广播的时段由集中走向分散,具体表现为每次收听广播的时间缩短,而全天总体收听时间变长。

汽车时代的快速到来,改变了故事广播的受众结构。车载媒体的出现和不断增加,私家车受众规模不断扩大,使媒介传播开始由静态传播向动态传播演变。有车一族是广播受众的优质人群,其年龄大概在25岁至45岁之间,文化水平偏高,对信息鉴别解读能力强,拥有稳定的收入,购买能力强,这些特点受到广告商的一致青睐。因此,对于电台来说,这一群体的价值取向是决定播出哪一类广告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私家车主接收广播信息的时间是在其上下班的路上,而收听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其上下班路程的长短。也就是说,其接收信息不再仅仅取决于个人对节目的喜好,而与他们在路上的时间息息相关;这一不确定性则很难保证收听广播节目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收听模式呈现出更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

二、故事广播的创新思考

一段时间以来,故事广播在其节目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一些广播电台和频率已存在节目形式、内容老化等问题,在各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故事广播也应该找到自己的创新之路。

(一)节目样式需要改变

首先,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通常利用生活中琐碎的闲暇时间来接收各种媒介所传递的信息。由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保证信息接收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人们更愿意优先选择信息量小、篇幅较短的信息来阅读。因此,微广播剧、微视频、微小说等内容短小精悍的节目更受受众的喜爱。

其次,故事广播节目样式的设置,应该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用不同的节目样式讲述听众关心的故事,这样才能提高节目的可听性,提高节目效果和影响力。故事广播除了连播评书、畅销小说、武侠小说等节目样式外,还应增加与生活、社会和文化方面有关,和听众生活联系密切的故事类节目,开办人物访谈、情感互动等栏目,丰富节目样式,多方位满足听众需求。

第三,故事广播应该避免传统的“我播你听”模式。当今时代,一定意义上大众传播是一个双向传播的过程,受众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在传递信息和反馈信息。因此,故事广播可以通过设置节目热线电话、微博、微信平台,增强主持人与听众的互动。电台与听众的互动可以增强听众的参与意识,增强节目的播出效果。

最后,故事广播要缩短节目的改版和更新周期。小说连播、评书连播、故事连播等节目在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碎片化的今天,已经不适应人们的收听习惯和收听节奏,必须进行改版。为了满足听众随时收听的需求,节目的更新周期和改版周期应尽量缩短,避免长时间连续播放评书、故事等作品。同时在节目的开头可以进行上集回顾,在结尾设置下集预告等环节,以方便听众随时收听。

(二)节目内容面临创新

文随时事动。广播媒体的内容要符合时代背景和要求,体现时代感和时代特色。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媒介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产品,受众就是消费者,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直接影响信息产品的质量。因此,只有把产品做好,受众才能消费。当前广播受众结构与收听习惯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广播节目的内容也应随之做出调整。一般来说,故事广播的内容主要以评书、相声、小品、戏曲、文学典籍(包括名著)以及现当代文学作品为资源基础。除上述资源外,法律、教育、历史、健康等本地新闻资源都可以作为节目素材,将这些材料以讲故事的形式融入节目当中,让听众从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中获取信息或者得到启发。

针对私家车主接收信息的时间多数在上下班路上这一特点,故事广播可以在早晚高峰期间为这些上班族定制节目内容,例如时事新闻、时尚娱乐、流行音乐、热门话题讨论等。出租车司机群体是移动收听人群的又一主要构成部分,经典评书、侦探小说、情感故事等情节连贯、环环相扣的节目内容可以改善枯燥的工作状态。

(三)要与地方文化相结合

目前已创办的故事广播频率,对于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仍然有限,本土化节目较少,节目缺少地域特色,在节目内容创新和设置上,缺乏与本土背景文化的结合。这样的节目很难走进本地听众的生活,与他们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调查显示,听众对“本土味”的故事更有地理上和心理上的亲近感,本土化的故事可以诠释当地人生活,可以走进本地听众的内心,更受本地听众的喜爱。因此,故事广播必须走向受众,走向其生活和内心,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创办有地域特色的节目。

花果山三元宫门前有此楹联:“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三藏东传并非小说所言”,准确形容了《西游记》与花果山的关系。《西游记》、花果山是连云港的名片,连云港人民广播电台故事广播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录制的百集新编评书《花果山传奇》,建构在连云港当地的人文景观、千百年连云港地区所流传的民间传说基础之上,讲的是有连云港特色的故事,也成为有特色的中国故事。作品一经推出,立刻引起众多媒体及专家学者和受众的重视与关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扬子晚报》、新华网以及香港《文汇报》等30多家媒体对广播评书《花果山传奇》进行了报道,称《花果山传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般地融入文艺作品,是运用传统样态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范例。节目2014年8月15日起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据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底已陆续在全国100多家广播电台播出。

从本地生活中挖掘节目素材,增加本地语言特色以及地方文化特点等,不仅可以使节目从形式、内容和互动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增强节目的鲜活感,更能使听众从中得到更贴心、亲近的感受,引发收听兴致和共鸣,激发听众的参与度。长此以往,听众对节目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必然上升。在杭州电台AM954的节目中,故事节目《听阿通说》深受听众喜爱。《听阿通说》的听众以老年人偏多,主持人阿通用杭州话讲述的是大事小事里弄事,在这里,更多的是选用一些时效性较强的新闻事件,以方言讲故事的形式来传递新闻信息。

作为中国西部首家故事广播陕西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以“故事立台”,其创办的方言长书类节目《秦人秦事》,用陕西关中方言播出一些陕西籍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在为听众带来方言小说大餐的同时也为传播陕西文化、彰显语言魅力做出了贡献,节目开播至今颇受听众欢迎,已经拥有了自己固定的听众群体。②

(四)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的“媒介即讯息”理论认为,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换句话说,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③因此,对于受众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庞大的互联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新鲜有趣、个性十足的节目资源。对故事类广播而言,在节目的制作以及播出流程上,应该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充分利用网络所提供的节目资源,筛选、编辑后为我所用;同时,通过微信、官方微博、主持人微博、微电台等途径与听众进行互动,增强与听众之间的黏性。故事广播可以在网络上寻找源头,将其改编成广播剧或者广播小说,在广播中播出,一定可以达到很好的收听效果。

新媒体与广播媒体争夺的主体是年轻听众,广播要争取年轻听众就需要考虑发展移动收听、随时收听,利用网络资源、加入微电台都是广播争取年轻群体的重要手段。故事广播频率的队伍还在扩大,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广播市场,仅仅制作几档精品节目已经不能满足受众需求,还需要不断创新,用不同风格形式的故事节目为故事广播立台、强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吕晓虹)

推荐访问:困境 思考 广播 创新 故事


[故事广播的困境与创新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