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笔试经验

打造高中物理教学的“审美课堂”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7 08:44:01   浏览次数:

【摘 要】 “审美课堂”是体现理想的课堂教学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强调了课堂教学的审美性,将审美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充满艺术和美的学科。打造高中物理教学的审美课堂,教师需要充分挖掘物理的内在之美,让学生充分享受物理之美,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美育;“审美课堂”;物理之美;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3-0052-03

【作者简介】卞望来,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00)教师,高级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森堡说过:“我们可以开诚布公地说,在精密科学中,丝毫不亚于在艺术中,美是启发和明晰的最重要的源泉。”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挖掘学科内涵之美。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分学科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力学知识、电磁学知识、热学知识、光学知识和原子核物理学知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学科也有其美的节奏、美的形式,我们应当追求高中物理的“审美课堂”。

一、“审美课堂”叩问

“审美课堂”是体现理想的课堂教学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是美育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实现途径和平台。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审美性,将审美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审美课堂”表现在:课堂意境美,优美的环境能让人感到舒适、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产生美;知识结构美,美的知识更能打动人,产生强烈的感情;教学过程美,设计有效、灵动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充满美;师生共情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要构建“审美课堂”,任课教师要立足课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物理教师更要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现物理学科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与感悟,进而陶冶学生美的心灵,达到美学的更高境界。

2.对称美。

自然界中许多物体具有高度的对称性,有艺术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感觉。物理世界也充满了对称性,充满了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对物理世界充满遐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事例来说明物理中的对称美。

(1)运动的对称性。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一个作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落回出发点时,其下落的速度大小等于上抛的速度大小,下落的时间等于上升的时间,而且在运动过程中经过的任一位置时下落的速度大小等于上升的速度大小。

(2)受力的对称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性质相同、大小同时变化,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不同作用效果,其效果不能抵消。

(3)物质形象描述的对称性。电场的描述用电场线,磁场的描述用磁感线,电场线与磁感线间的相同点是它们的疏密均表示各自场的大小,某点的切线方向均表示各自场的方向,任何两条线不相交,均是假想的曲线;不同的是,静电场线不闭合,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从N极走向S极,在磁体内部从S极走向N极。

(4)客观物质的对称性。比如电子与正电子,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电荷量相同,但一个带负电另一个带正电。再如质子与反质子,同样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电荷量,但一个带正电另一个带负电。

(5)物理规律的对称性。正是这一对称性也开辟了科学家寻找物理规律的新路。例如:1820年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这就是“电生磁”。根据物理规律的对称性,当时许多科学家就思考怎样才能“磁生电”,经过十年的苦苦寻找,法拉第终于实现了“磁生电”,即在闭合回路中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就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不过这对称中也有变化,后面的“磁”已不是前面的那个“磁”了。

饨ky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物理是一门与实验有关的学科,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重视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高中物理课堂成为“审美课堂”。

1.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欣赏美。

演示实验由于操作简便,实验效果明显,为许多教师采用。一个好的演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直观性认识,是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的基础。演示实验为学生学习使用仪器提供了示范。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是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一节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下的做法。先请一名学生上台做帮手,他拿一根竖起的开有小口的铝管,我拿一个金属小球从上端释放,让学生在下端接小球,由于准备不及,学生没接到小球,显得很狼狈。后来,我换用一磁体球让它从上端释放,我不慌不忙地整整衣服,再去接磁铁,显得从容不迫。这个实验不仅让课堂充满了美感,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好奇。教师提出问题:两球都从同一管口静止释放,做的应当是自由落体运动,用时应该相等。为何磁体球用的时间要长呢?这其中又有何奥秘呢?这样能让学生对探究问题充满了渴望。

2.做好随堂实验,让学生发现美。

随堂实验有别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它所用器材少、操作简单,既可培养学生合作与分工,又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还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应留有时间让学生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交流、分享实验的信息。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学生也很好地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理解了物理的实质。

例如,在“力的合成”一节教学中,笔者为探究力的合成法则,首先引导学生从“两个分力同向时其合力为两个分力之和,两个分力反向时其合力为两个分力之差”入手,说明合力的大小不仅与分力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分力的方向有关。然后提出“当两个分力有一个夹角时其分力如何记录、合力如何求”的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基础上,提醒学生怎样记录分力的大小、方向和合力的大小、方向,指导学生如何用力的图示表示力,采用“等效替代法”说明单独拉橡皮条的力就是前面两个分力的合力。然后每两名学生一组做实验,选二人到黑板上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为记录力的方向,发现用橡皮泥将弹簧秤固定在黑板上记录更方便、正确。在得到分力、合力后,笔者鼓励学生将另外两边用虚线连起来。这时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学生发现它们居然是平行四边形,而这就是力的合成法则。

3.做好课外实验,让学生创造美。

为很好地开展校本课程,我校开放了实验室。实验课题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和确定。让学生自己讨论,找出实验原理,根据自己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提交实验室得到器材,自己完成实验,教师从旁指导。这样,学生在实验中根据自己的选择,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喜悦与忧愁,获得深切的体验和积极的情感。这种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逐步学会物理研究中的基本科学方法。

例如,有学生提出以“敧器”为课题进行实验研究。敧器,这东西大致像一个圆锥,下端锥型,中间鼓起来,从上端看像景德镇小口瓷器,上端中间开一个口,整个敧器中间是空的,可以灌水进去。这个器物用两根绳子吊着,里面没有水时,它倾斜躺着;如果水满了,它就会倾覆,里面的水会全部倒出来,恢复到原来状态;如果水装到一半,敧器就会立起来,那才是它本来的样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制作了各种敧器,不仅掌握了其中的物理知识,而且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就是“谦受益,满招损”。

总之,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能体现科学美的素材,注意能用各种方法体现出来,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审美课堂”中既学习知识,又受到了美的享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从而做到以教学助美育,以美育促教学,形成了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杨培明.学校艺术教育的价值阐释与实践路径[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5(04).

[2]张静慧.科艺渗透,文理融合——校本课程“中国传统工艺与化学”的设计[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5(04).

[3]高安云.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07).

[4]沈百林.让审美意识融入高中化学教学[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07).

推荐访问:审美 课堂 物理教学 高中 打造


[打造高中物理教学的“审美课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