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总结

山西民间剪纸的民俗意蕴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28 09:43:23   浏览次数:

将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民俗现象来考察,分析它与其他民俗活动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找到这种艺术的依托,加深对它的理解。在很多时候,民间艺术与民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很多场合,二者融为一体。如同盛行于我国其他地区的民间艺术一样,山西民间剪纸作品大都从民俗中衍化而来,它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深受当地民风的影响。而剪纸艺术的不断发展,又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逐渐成了山西的—种民俗文化。

一、民俗文化孕育了民间剪纸

民间艺术来源于民俗,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需要。各种社会习俗,出于人们对自然的解释,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山西民间剪纸与当地民俗活动一脉相承。

(一)民俗信仰中的剪纸艺术

人们为了表现各种风俗,习惯于采用大家容易接受的简便形式,民间剪纸艺术便是历代劳动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形式。几张彩纸、一把剪刀,家家用得起,几乎人人可以动手,这也使得剪纸艺术得以世代相传。山西民间剪纸图案包含着不少民间传说,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时空的演变。例如对“蛇盘兔”这种图案的解释,民间有过图腾的说法。在原始社会,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拜。相传有两个部落,分别以蛇、兔为图腾,后来两个部落合并了,他们的图腾变成了“蛇兔”,象征着团结共存。后来民间流传着“蛇盘兔、必定富”的说法。男婚女嫁时,如果新郎新娘分别属兔和属蛇,必定是让人称赞的好姻缘。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采用这一说法,并制成剪纸,给人喜庆之感。民俗信仰就这样与剪纸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华夏民族的主要图腾是龙,山西民间剪纸也有很多龙的形象,以示对祖先的尊崇。剪纸艺术中的蛙、鱼、龟、蜥蜴等形象综合了神话传说,“蛙”与“娲”同音,表达着后人对女娲的崇拜。同时,龙图腾还是这些形象的综合。民间艺人的表现手法多样,经常在剪纸中用动物、植物等形象巧妙地表现生命崇拜,如石榴牡丹、鱼串莲等。可见,剪纸艺术包含着人们的信仰。

(二)岁时节日中的剪纸艺术

气候变化和节令更迭,产生了不同的习俗,习俗又促进了剪纸的出现。人们忙于生计,播种耕耘,求丰收,求平安,求幸福,节气的不同,剪纸的内容也不一样,但都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月二十三,每家每户剪“春牛”;惊蛰万物苏,毒虫复活日,人们剪蝎子、剪蜈蚣,表示对毒虫的注意;端午节剪艾虎,是为了驱邪避瘟病;每年七月七,男女恋爱时,剪纸成了情人的信物;中秋节要剪花好月圆、嫦娥奔月、玉兔含莲、十果大团花等团圆图案。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也是剪纸艺术表现形式最多样的时候,窗花应有尽有,如花草、春牛图、杏林双燕、吉庆有余等;门上要贴剪好的吊笺和门神;衣柜、厨房、客厅等地方都要贴上含有吉祥、福寿字样的不同大小的剪纸。凭着对生活的感受,人们用象征、谐音、会意等多种淳朴的手法,大胆进行创作,以表达对新年的祝愿,如剪“柿子”“如意”象征事事如意,剪牡丹、鹿鹤表示和睦如春。此外,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重阳节、鬼节等都有相应的剪纸图案。总之,剪纸艺术已融入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山西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生活礼仪中的剪纸艺术

民间剪纸艺术扎根于民俗文化,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为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民间剪纸用途广泛,婚姻、寿诞、丧事等日常礼仪活动都在剪纸艺术中得到了反映。用剪纸为老人祝寿,颇具中国特色。在山西一些地区,出嫁了的女儿要给老人献上剪纸“寿”字。寿诞之日,各种剪纸五花八门,如松鹤延年、福禄寿三样、五福捧寿、双猴献桃等,一起贴在宴会厅里,表示儿孙一片孝心,老人看了心花怒放。办理丧事,死者家人会在门口悬挂告门剪纸,一岁一层图案,层层连接,从中便知道死者年龄,如果是百岁老人过世,告门剪纸气势可想而知。灵柩前要摆设五色纸花和剪纸制成的祭楼、金山、银山等殉葬品。在婚姻大事中,剪纸运用就更多了。新娘嫁妆上要放剪好的喜花,在洗脸盆、梳妆盒、衣柜以及茶具上,都要用莲生贵子、喜鹊登梅、鸳鸯戏水、麒麟送子等各种形状的剪纸覆盖起来。新郎家门窗、洞房、院落、客厅等各处都要张贴剪纸图案,一片鲜红,让婚礼大放光彩。剪纸技巧往往是评价新媳妇手艺的标准,新娘如果剪纸功夫好,身价倍增,因而母亲会尽量把技巧传给女儿。

二、剪纸艺术丰富了民俗文化

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民俗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民间艺术本身即是民俗。山西民间剪纸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山西民间剪纸已深刻融入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不断丰富着当地的民俗文化。

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山西民间剪纸艺人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作,把民俗中的优良传统保存了下来,让当地民俗文化更艳丽、更充实,也更有生命力。一些民俗活动通过剪纸来表现,气氛强烈而超脱,内容充实而系统,无形中便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信条。小孩从出生到满月,农村有很多讲究,生男孩一般剪虎头、葫芦、佛手娃娃等,生女孩多剪莲花、石榴、金鸡顶牡丹等。“儿童过十二”是很多地方的风俗,古代医疗条件差,儿童经常早天,孩子过了十二岁便基本“稳”住了,父母便把孩子十二岁作为关键年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要庆祝一番。艺人们凭着剪纸的习惯,按照孩子的年龄,剪十二方大红桥花,内容一般是状元及第、吉祥如意等,十二张剪纸贴在黄纸上做成花桥,烧掉后扔进河中,祈求小孩长命富贵。如果没有剪纸来烘托气氛,“过十二”这种习俗可能会减色不少。年关贴窗花是一些地区的风俗。有时仅仅是几张剪成菱形的红纸,形式虽然简单,却能给人吉祥如意、春满人间的感觉。窗格上鲜红的剪纸让节日喜庆顿时注入心扉,人们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这种强烈的感染力便是剪纸艺术的魅力所在。

民间剪纸艺术生动地再现了日常生活,使得民俗与百姓生活更加密切。有一些民俗,一开始本是人们心里的某种抽象观念或愿望,剪纸艺人却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巧妙地将其通过各种物象展现出来。女儿出嫁,父母希望小两口相敬如宾,早生贵子,这样的想法在民间有时候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剪纸艺术的普及使得妇女们获得了新的表达方式。比如两个花碗紧密扣一起,上为夫,下为妻,代表着夫妻和睦;又比如鱼戏莲叶间,把鱼儿比作新郎,莲花比作新娘,鱼戏莲,莲生子,用来表示男女恩爱;嫁妆中的剪纸,常出现三颗枣和三个核桃,“枣”寓意“早”,“核桃”表示“白胖”,合在一起便是早生貴子。这便将父母长辈的心里话巧妙地表达出来了。

民间艺人有时还通过剪纸巧做文章,展示丰富的民间文化。如《狗咬耗子》《蛇吞大象》等民间典故都可以通过剪纸艺术呈现出来。经过民间艺人构思,一些民俗活动还可以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展示出来。正月十五闹花灯,剪纸艺人利用这个机会施展才能,把民间故事和传说通过剪纸成套地表现出来,一张张剪纸贴在花灯上,大放异彩。另一种情形是,一些习惯由于剪纸的渲染,逐渐成了民俗。例如,人们讨厌老鼠这种动物,怕其繁殖,于是用剪纸编了一则寓言:正月十二晚上老鼠张灯结彩,成群结队,突然猫军出现,群鼠被猫聚而歼之。这个剪纸寓言大快人心,因而“家家剪、家家贴”,经过很长时间,便成了山西民俗。这便是剪纸艺人抓住人们关心的事物“剪出来”的民俗。

三、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民的衣食住行出现了很大变化,古老的民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糊麻纸的窗户已被玻璃窗户代替;“儿童过十二”的风俗已逐渐被舍弃;西式婚礼开始慢慢流行;上寿、办丧的习俗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是民间剪纸赖以生存的土壤。一些地方的剪纸艺术日渐萧条,如何找到民间剪纸在新时期的出路,是许多民间艺术家必须面对的问题。找到民间剪纸发展的空间,也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不过,我们没有必要过于悲观。随着社会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剪纸艺术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的风俗、新的生活习惯迎面而来,人们的鉴赏能力在提高,艺术追求趋于个性化,漂亮的家庭装修需要雅致的图案,富有民族风格的剪纸图案让人赏心悦目,而在国际交往、朋友问的馈赠中,独具中国特色的剪纸作品也堪称珍品。剪纸艺术拥有新的发展空间,这让众多剪纸爱好者看到了希望。

推荐访问:意蕴 山西 剪纸 民俗 民间


[山西民间剪纸的民俗意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