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心得

高举“苏派”旗帜,提高育人品质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6 08:43:04   浏览次数:

【摘 要】江苏教育有着深厚的基础,以此形成的苏派教育更是独具特色,苏派教育注重实用,讲求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对创造性的培养进行明确和阐述。在苏派教育中,将高职教育融入其中,以创造性的培养为主导,注重创造创新活动和创业过程的高度融合,对学生进行能够对变化进行预测和应对的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对于高职高专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苏派教育可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苏派教育;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一、苏派教育的背景

说到苏派教育,我们可以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进行下回顾。我们能够说,从提倡素质教育开始至今,无论是实施教育的工作者还是接受教育的学生,不管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事的教育这个行业而言,我们不免都困惑重重,那便是在学校这样集智慧和灵动的空间中,却有种现象存在,那便是“万教一法”、“千校一面”。尽管每年都会出现各种名目“新编”教材,然而从实际上来看,却都是一如既往,没有真正的改变,反倒让教育呈现出使人窒息的“虚假繁荣”和“泡沫教育”局面。因而,从事教育实践的执教者和进行教育理论探讨的专家们有关教育的思考,可谓是距离很大。

教育理论是从实践中而来。基于如此的背景下,江苏教育不但凭着具体的行动——日益进行的教育实践和改革引领着全国教育,同时,在多样而踏实的实施中对近代的地方教育进行传承和发扬,加以凝练和提取,于2010年的时候,第一次将“苏派教育”的理念提出,奏响了地方教育和古今融合的凯歌。探讨地方教育以及践行地方教育的人员也借助精到的归纳和深刻的反思,将中国教育界数年以来没有流派的现实。从在《海国图志》中,魏源将学习西方人的长处以对抗西方人的理念提出,到常州今文学派开始对新式书院进行创设;从出现江南水师学堂、南洋公学等江苏新式教育,到壬子癸丑学制等的确立;从南京高师实施男女同校开始,到陈鹤琴、陶行知等对教育理念进行践行,在我国这片土地上,多精英人士,一直以来,都有持有先进教育理念、身体力行的教育者,使教育获得充分的发展。基于传承和发展江南文化的基础,地方教育被人们继承下来,在融通和整合后,出现了清晰的教育流派,就是苏派教育。

二、苏派教育的性质

苏派教育将一种能够得到发展,可以不断传播的态势进行呈现。苏派教育是一种对教育的崇尚。由于日益推进素质教育,加强课程改革,不少教师,在定位角色的时候,逐渐成为对学生引导、促进的人,想尝试着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家长及年龄较大的孩子身上,体现自己的权威,将“知识权威”转变为“精神向导”。对于教育,不再视为对教师进行要求和规范,不再视为是良心和责任的活动,而是将教育活动视为幸福体验,这是一种改变,逐渐地从对他人约束向约束自己转变。

立足于苏派教育的起源,苏派教育对实用性非常重视,将实践和理论联系起来。黄炎培曾说,“实施的新式教育四十年,最大的弊病,便是脱离了社会”,因而,“教育要给予百姓以幸福”,须要和民众进行合作,要注意学习和实践的结合。上个世纪初,为了让人们摆脱纲常,苏派教育家将不少学说提出来,如,黄炎培对“职业教育”、陶行知对“创造教育”、“生活教育”提倡,这些思想和旧式教育有着天壤之别,也是对传统的反对,可以使人们对传统教育进行摆脱。

苏派教育对“质量”进行追求。这个质量,是视素质教育为中心,将现代化教育视为方向,从而使其得到全面发展,以对社会需要进行适应。这个质量,注重的是素质教育。苏派教育对发展学生的水平致力追求。在教育发展中,其根本是学生发展,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苏派教育一直将学生发展视为中心。例如苏州,首先,我们将“德育是质量”的口号提出来,将德育放在首位,进行德育体系的确立,进行工作体系的构建。再次,我们对评价教育和考试制度进行改善,创设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机制,在评价时,视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原则,对综合素质极力推行。

因而,苏派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实践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强调,而对创造教育的开展,是进行创业教育的基础,只有进行“生利”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才可以使其提升创业能力。

三、苏派教育未来的走向

在教育改革创新中,涉及到人才的培养问题,也是和大局相关,和未来相关的大计。一直以来,江苏职业教育对勇于创新、创业、创优的人才进行培养,并将其置于首位。如,最近一些年,在进行教学时,运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实验者种种教学方式,可以给人们以指导,也将一个互动的平台给予教师。在其中,教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展开探讨,对教学艺术进行追求,把自己工作中的收获分享给大家,使大家可以一起品味成功的快乐。多元的角度,迥乎不同的风格,诸多策略通过彼此升华、碰撞,基于这种探究和合作,能够使教师能力得到提升,使教学质量提升。“同课异构”使大家意识到在处理内容的时候,可以清晰地发现,同时,开拓了思路,实现共享资源,进行互补,可以使教学富有价值和魅力,拥有效率和效果。

在中国经济进行转型、调整结构的时期,日益进行创新改革,使企业具有活力,从而对社会发展进行适应,是使教育得到发展。立足于教育理念的层面, 江苏教育实施了创新改革。如,为了使职业教育和就业状况相适应,将对个人进行训练的方式提出来,并付诸于行动。学员可以按照自身情况,对单元及职业进行相应的选择。对诸多单元学习,便可以获得就业的机会。因为这种模式并非累积知识,而是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强调,因而,培训的时间短,并且可以快速收到成效。在江苏土地上,扎牢了教学的根,体现出富有江苏特色的教学特点。邓小平同志曾说: 为了对和社会建设适宜的人才进行培养,我们需要进行探究,现在已经步入了新的时代,需要我们将教育和实践联系起来,坚信由于江苏职业教育不断地对教学研究进行探讨,会更加深入苏派教育的精髓,也会使苏派教育愈来愈精进。

总的来说,苏派教育教育体系的形成,可以对健康优质教育起到推进作用,提倡教育继续向公益化发展,进行教育体系的建构,使之趋向完善,争取将政府投入和多渠道投入结合起来,实施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对多种体制的教育进行支持。对教育日益推进,使其得到均衡发展,进行江苏省教育的发展的高水平和高标准的示范发展,从而使教育更加公平,更使人满意;使课程趋向多元化,更加优质,使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联系起来,使个性发展和基础教育联系起来,使实践和传授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办学水平和学生素质得到提升,使办学渠道广泛,办学模式开始多元化;使职业教育更加富有特色,使职教体系开始向富民、服务、质量、就业、质量、改革方面发展,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互相贯通;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衔接;既注重职业教育,又进行学历教育;国内和国际教育实现对接,从而使高等教育可以得到创新发展,进行“人人都可以学习,时时处处都需要学习”的城市的建设,从而能够起到示范的作用;国民教育体系的特点的多样和均衡,进行终身教育体系的创设,苏州教育已经向现代化迈进,并且,日益向高质量的教育迈进。

【参考文献】

[1]陈学恂.中国教育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

[2]马斌.张謇实业与教育思想概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3]鲍寅初.“苏派教育:重人文、讲规律、求质量”,江苏教育研究,2011(1)

[4]陶行知.创造宣言[C].陶行知选集·第一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四卷[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4

[6]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7)

[7]孔孙懿.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7(5)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推荐访问:育人 高举 旗帜 品质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