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计划

中丹高等教育模式下的新能源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7 14:16:44   浏览次数:

本文以丹麦和中国的高等教育现状为切入点,首先研究了丹麦高等教育中的本科、研究生教育中的教育模式体系,其次研究了丹麦新能源人才培养理念,并且以此作为借鉴和参考,提出了新型新能源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实践培养的构建和思路。

1 中国高等教育模式新能源人才培养

  1. 新能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我国与丹麦新能源专业课程类似,一般信息处理技术、数字化技术、总线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本科生课程包括能源系统工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等[1-2]。研究生课程涉及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电力经济、新能源发电等; 所涉及的技术知识也相当的精深,如风力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并网技术、调制技术、调度优化技术、配网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包括新能源与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风力发电机原理、太阳能发电技术等。

  1. 新能源专业教育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色就业:在可持续低碳世界的体面工作》的报告称全球太能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就业人数至2006年已突破百万。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与欧洲可再生能源理事会研究指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创造超过650万个工作岗位。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于可再生能源就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面临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

我国与丹麦在新能源人才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上有较大区别。以丹麦奥尔堡大学为列,奥尔堡大学本科生教育一般以丹麦语为主。课程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性课程,一般性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新能源基础方面的知识;另一种是项目课程,学生需要在开学前选择项目指导老师,并且选择项目组的同学,共同学习与项目作业直接相关的知识。

研究生教育一般以英语为主。奥尔堡大学新能源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称为PBL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加大博士经费投入,博士研究生可以在校申请课题,申请下来的课题经费以工资的形式发放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经济资助水平。

1.3 新能源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思考

1.3.1 项目考核

为了更好的汲取和学习丹麦新能源人才培养方法,首先,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新能源有关的项目,学生通过《电机与拖动》、《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等先修课程的学习,通过MATLAB等仿真软件可以顺利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其次,适当提高项目的难度,给出相关背景文献和资料,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为5人学习小组,进行风电系统控制转矩优化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有关的项目设计,学校电力电子等有关实验平台可以保障项目的完成。通过增加不同难以程度的项目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3.2 工程实践

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制定详细的新能源专业的实训教学计划和工程实践指导书籍,充分利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以及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使得校内实训能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办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新能源类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接触,学生可以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经验,为今后的继续深造和就业做好铺垫。

1.3.3 学科竞赛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新能源技术创新类和创意创业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且引入企业参与赛事,搭建技术交流与创业扶持平台。按照从简单到复杂有利于学习认知规律的原则,合理安排本科生、研究生新能源课程的顺序,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鼓励从事新能源专业教学和科研的教师在科研实验室内为本科生、研究生集中开设“小班型、不排课、重实践”的学科前沿课程、现场研讨型课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行科研资源全开放的制度,最大限度的向全体学生开放,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环境。

2 新能源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的光明前景

随着新能源建设强国在新能源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多元化、通识化、应用化、综合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基础教学、项目考核、工程实践、学科竞赛四位一体化的新能源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围绕以PBL基于问题学习为导向的先进方法,将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出新型的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基于创新实践项目来研究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新能源人才的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江苏省博士后基金,1801061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7074。

(作者單位:江苏科技大学)

推荐访问:高等教育 新能源 人才培养 探讨 体系


[中丹高等教育模式下的新能源人才培养体系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