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述职报告

校企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2 08:44:14   浏览次数:

摘 要 校企协同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校通过与海克斯康测量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培养计划,成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2+2海克斯康班,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要任务,根据相关专业特点开设创新实践综合课程,加强各学科课程间的交叉渗透,采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定点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搭建人才培养和就业之间的桥梁,提升了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校企协同 培养机制 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9.026

Abstract School-company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onal talents. Our university established the 2+2 Hexagon clas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itute of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through a joint training program with Hexag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 Ltd.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task. The cross-penetration between courses is strengthened.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innovation practical course of related major is set up. An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is adopted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on-campus and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The skilled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enterprise are trained every year. A bridge betwee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employment is built. The market competition of graduates is improved.

Keywords school-company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职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得到企业的欢迎。但是高校传统封闭、形式单一的培养模式使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度不紧密,制约了高校对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总体推动作用。因此需要高校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面向社会和企业需求,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校企之间合作。毕业生就业难更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业时实际操作技能欠缺,无法满足企业岗位需求。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搭建起人才培养和就业之间的桥梁,面向社会和企业需求,强化能力培养。高校可以结合企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在基地、设备和师资等各个方面密切配合,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就业。这样不仅减少了企业新进员工的培养成本,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同时高校也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案,提高了高校学生的就业率。

我校与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于2014年5月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将面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成立“海克斯康班”,采用2+2模式联合培养计量人才。海克斯康(Hexagon)是一个具有 188 年精密制造经验历史的,拥有众多测量产品的跨国集团,也是世界最大的几何量计量技术集团,目前在中国拥有着 55% 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客户广泛分布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模具和机床等行业,是当今中国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几何量计量专业制造企业,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结合我校的实际,海克斯康2+2班学制为四年,前两学年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进行教学,后两个学年由学校与公司合作培养,其培养内容包括:三坐标测量技術、测量基础理论,专业测量软件的使用与开发,测量行业新发展、最新技术动态讲座,大学生择业和就业、提升和发展等系列讲座,讲座人由公司的资深技术专家和工程师担任。学员的实习将在海克斯康中国计量学院实习基地(青岛)进行,海克斯康班学员可申请“海克斯康奖学金”,实习期满后可直接到公司上班。通过校企合作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人才,不仅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同时也提升了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1 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以适应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为主,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促进教学体系的多元变革。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还需结合企业的任务目标,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避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的需求相脱节,要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对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考虑学科的实际和企业的需求,设置突出工程实践类的课程。根据学科方向的不同特点和专业要求,在课程设置中实行模块式培养。海克斯康2+2班的培养方案在不改变原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增加了5门与数字化测量有关的课程,分别是:三坐标测量理论与实训课程,测量数据处理,逆向工程技术,UG编程,质量控制与可靠性。这些课程可以替换原学院的院级选修课,并且课程的设置安排在第五到第七学期,这样不会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同时又使学生根据企业的需求学到了相关知识,提升了综合能力。并且在教学中,通常以案例、项目为重点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接近于企业实际项目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方法。例如三坐标测量理论与实训课程,在教学中以企业实际检测的零件为课后大作业,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检测方案的制定,检测步骤的具体实施以及根据图纸的要求得出合理的检测结果,并出具检测报告。逆向工程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被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流程中,通过开设逆向工程技术课程,使学生在运用三维测量仪器对产品进行数据采集阶段之后,能将所采集的数据通过逆向建模技术重构出产品的三维几何形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和生产加工。通过开设UG课程,利用NX建模迅速建立和改进复杂产品形状,根据用户的虚拟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数字化测量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操作三坐标测量机,便携式关节臂测量机,能够根据客户具体的需求对零件进行检测,做出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评定,最后给出检测报告。并且能够对给定零件进行点云数据采集及逆向三维重建,分析质量控制模型与可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实用技术的学习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们在课堂上一直着重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创新能力的根本目标,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启发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典型零件的测量、逆向造型、三维模型重建等方面的实践训练,强化学生将学到的测量与检测知识用于真实零件的生产制造检验等过程,培养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通过将孤立的知识点形成有机的整体,构建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实验设备的限制,高校中的实验教学知识陈旧,内容简单,与现代科技水平发展不相适应,达不到锻炼学生实践思维能力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沈航-海克斯康联合实验室教学资源,具有全套的三坐标测量设备,包括桥式三坐标测量机,悬臂式三坐标测量机,龙门式三坐标测量机,关节臂三坐标测量机,CMS激光扫描测头及Fix夹具系统,其中关节臂三坐标测量机配置了PCDIMS和CAD测量软件,可实现CAD数模与实际零件的实时对比,并且给出图形化的偏差报告。学生不再局限在书本的知识,而是体验真实生产实际的现场感受,根据实际工件的检测要求确定检测方案,编写测量程序,学习后多名学生通过了PC-DMIS初级工程师认证考试。

充分利用海克斯康企业的生产实习基地,加强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实践性环节,通过从专业课程中找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进行分析,带着这些问题到企业实习,搜集资料并接受工程师们的指导,最终解决问题。2017年共有9名学生到海克斯康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经过公司的培训,了解企业具体生产过程,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实习结束后,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工作,通过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 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素养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工程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至关重要。任课教师不仅要有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有实践能力,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对岗位責任的承担能力。教师应及时关注与紧抓行业最新的发展动向,将新技术、新方法、新平台引入到学生培养方案中,渗透到教学环节中。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在参与工程项目的同时,积极与企业联合,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企业还为教师提供了进修及培训的机会,每年会派出1~2名教师到海克斯康(青岛)进行学习,了解最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现场环境,收集实际项目中的适合教学的典型实例,这些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更生动,更实用,从而丰富了教学资源。通过培训,教师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新技术与新平台的学习,掌握了更为先进的工程实践解决思路,培养了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完成了从书本型教师向实践型教师的转变。海克斯康认证中心还在2014年12月份推出了PC-DMIS工程师认证考试,教师通过培训还可以获得相应级别的证书,不断拓展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与企业的联系解决生产中一直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拓宽与企业的合作渠道。

4 结语

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师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通过调整教学计划,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工作中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利用校内联合实验室的优质资源,将学到的测量与检测知识用于真实零件的生产制造检验等过程,增强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工程实践锻炼提供了平台,强化了能力培养,更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通过教师工程实践素养的提高,保证了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詹中新,郭清秀.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22):83-84.

[2] 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49-153.

[3] 许霆.论校企协同的机制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64-69.

[4] 李茜燕.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7):17-19.

[5] 孙秋柏.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机制的构建与深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4(1):34-38.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协同 探索 机制 校企


[校企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