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总结

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策略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44:59   浏览次数: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新闻人越来越关注新闻传播的效果。新闻报道要想不失其生命力、影响力,关键要体现“人文关怀”情结。这种情结表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要瞄准民众关注的焦点事件,把客观事件展现给社会民众,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关注新闻事件中当事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价值,维护民众应有的人格尊严。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基数庞大,他们的情况关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社会问题。新闻媒体在报道社会问题中体现人文关怀,既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责任,更是社会的基本需求。因此,新闻媒体应该真诚地关注弱势群体,尽可能地对他们给予帮助。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探索减少弱势群体数量、缓和社会矛盾的方法,为维护弱势群体正当的权益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人文关怀既要关爱、贴近人的精神心理问题,同时要关心和满足人的精神心理需求。人文关怀是对社会中个体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生存条件、人的未来发展和人的尊严的肯定和思考。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关注和规避两个方面外,还要满足民众的知情权,突出民众的本位意识,提升媒体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聚焦民生事件,关注弱势群体

聚焦民生是将民生作为新闻关注的焦点,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感情。新闻报道要体现人文关怀,就要求记者深入生活,体验百姓的喜怒哀乐,以朴实生动的语言展现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新闻工作者应该想民众所想、急民众所急,深入挖掘社会民生中的新闻细节。如面对老人被骗后的悲伤欲绝、农民因假化肥而颗粒无收的绝望、留守儿童呆滞的目光、农民工的简单与迷茫等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要做到对弱势群体与社会底层的关注和关怀,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关爱。

二、突出民众本位意识,彰显人性关怀

人文关怀突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关爱和呵护,新闻报道应该呼吁民众本位的回归,要以民众为主体并且满足民众的需求。公共事件新闻不但要客观地报道事件,理智科学地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应该把民众的内心感受放在首位,把深情的笔触投放到公共事件中生命个体的生存状况上,让民众看到生命在事件中的真实情况。在最近H7N9型禽流感报道中,在及时报道防控治疗禽流感的同时,将更多的新闻视角和新闻语言集中在防控行动中的人和患者身上,展现出人性的关怀,激发巨大的正能量。

三、满足民众知情权,提升媒体公信力

媒体的职责在于,提供给公众欲知且应知而未知的事实。新闻报道展现人文关怀,就要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客观、真实地把新闻传递给民众,传递给社会。虽然灾害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但民众是有情感、有理智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民众的切身感受。在人的生命受到伤害时,新闻报道中展现出关切之情、体现出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的生命光彩的张扬,同时满足了民众的知情权,也能进一步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四、规避个人隐私,注意语言措辞

新闻报道中尽可能设法规避不雅或者不宜公开的画面,规避不当的语言措辞,保障被采访对象的私人信息不被不法获取和公开,个人隐私和个人生活不受外界非法侵犯和干涉,体现出新闻媒体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和人文关怀。尤其在案件类新闻报道中,应该站在案件当事人立场进行换位思考,给予采访对象必要的人文关怀。在揭露违法犯罪、教育群众的同时,降低新闻报道对其家人可能产生的隐性情感伤害。坚决不使用具有歧视性的、漠视人的生命与人格尊严的措辞,尽量避免暴露采访对象个人隐私,维护采访对象的人身权益。

五、提升媒体职业道德素养,感受群众心声

新闻媒体在理论上是社会大众的指引者和教育者,但在实践中因为受市场利益的驱使,新闻工作者有时为了追求“卖点”滥用新闻资源,新闻报道缺乏人文品位,缺乏人文关怀,造成新闻报道的有失偏颇。因此,媒体应该不断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新闻工作者只有具备了坚实的职业道德素养、人文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尊重、关怀报道对象,公平、公正地反映报道对象的生存状态。

总之,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现代文明的要求,是媒体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新闻媒体作为社会良知的“守望者”,要更好地为民众与社会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新闻工作者对外界的敏感和敏锐当建立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之上。新闻媒体也要不断提高从业者的人文素养,包括高尚的情操、敏锐的洞察力,坚持良知、维护正义,有道德、有激情,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小燕:《媒体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J].《青年记者》2010年第8期

[2]王谦:《浅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培养》[J].《今传媒》2011年第10期

(包头日报社)

推荐访问:新闻报道 关怀 人文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