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读书心得

有效创设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初探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9 08:56:16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243-01

教师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平等合作与交流,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而给学生提供依次筛选信息,查询资料的机会,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的能力,发展学生已有的和潜在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1.利用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创设趣味型问题情境

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大量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地穿插和引用这些材料,抓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这一心理特征,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用生活中的例子也能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引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引用生活中的例子,那么就可以提高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的能力,另一面也可以加深对所学东西的理解。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讲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一只苍蝇粘在在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络来确定事物的位置."于是,教师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数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来创设应用型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出使学生跃跃欲试、寻根问底的情境,不仅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使学生在积极而自信的状态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还能把自己发现的结论作为学习的动力,如讲"等腰三角形"一节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玻璃板被弄破了,只留下底边和一角,怎样才能把这块玻璃配好?"一时间,学生的热情高涨,给出了许多答案,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利用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创设知识型问题情境

数学学习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扩大或重新组织的过程。无论是新知识的接受还是纳入,都取决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掌握到何种程度,然后再考虑数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提出问题,确保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的数学知识相互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发现过程,学习数学家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在数学上的获得是十分有利的。如:我们经常在《平方差公式》的学习时,采用这样的引入:"小明去市场买一种水果,价格每公斤9。8元,现称出水果为10.2公斤,小明随即报出了要付现金99.96元。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动画型问题情境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教育功能已成为时代发展赋予教师的基本要求。如今,多媒体已经进入中学课堂,成为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运用图、文、声、像、景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情境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多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风景名胜(如北京的天安门城楼)、特色建筑(如北京的鸟巢)、日常实物(如喜庆的灯笼)、动物标本(如蝴蝶标本)、卡通图案等立体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上面的图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对称的美,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展示实物和图形,让学生观赏,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利用实物和图形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获得数学知识。

推荐访问:创设 初探 情境 课堂 数学


[有效创设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初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