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社会团体

谈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9 08:43:53   浏览次数: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中,新的课程基本理念提到:“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等,触动了我们对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方式的普遍关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 搭建活动平台,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试验或通过现代技术演示及操作,创设直观形象情境,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易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1:在数学归纳法新课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多米诺骨牌吉尼斯纪录的录像,从画面中可以看出,骨牌瞬时依次倒下的场面蔚为壮观,期间显示的图案丰富多彩,让学生心灵感到愉快的惊奇。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简单明确,就是能确保前一张骨牌倒下则后一张骨牌必到,这个场面是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直观展示,使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与本质,抓住了递推的基础和递推的依据,两者缺一不可。

二、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教学情境的资源,把数学带到生活中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还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世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案例2:在引入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提出:建造一座大楼,怎样才能使墙面与地面垂直呢?学生很快会联想到建筑工人常常用一端系着铅锤的细绳让其垂直地面,并以这根绳子为参照,看看所砌的墙是否经过这条细绳。然后问:为什么若墙面经过这条绳子,所砌的墙就与地面垂直呢?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门板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它们是否垂直?转动门扇是否还与地面保持垂直,奇怪吗?为什么?到底隐藏着数学上的什么奥秘?由这些亲切真实情景,导出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就水到渠成了。

三、 设计开放性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在复习时,为提高学习效率,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来做。设计一些“自问自答”、“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克服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案例3:如高二数学上册7.1—7.3的复习课

问题1:已知直线L的方程是x-2y=6

由已知直线L的方程,可以求出直线L的那些“量”,添出问题并解答。

生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直线。

生2:求直线L的斜率。

生3:求直线L的倾斜角。

生4:求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

生5:求直线L的纵截距和横截距。

生6:求直线L的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生7:求已知直线L方程的斜截式、截距式。

四、 结合数学史话,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有其枝繁叶茂的发展史。数学故事、数学典故等有的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的反映了知识内在的本质,用这样的素材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的发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创造潜能得以发展。

案例4:在教“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我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家高斯读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认知冲突。我再点明课题,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创设教学情境是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与策略,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情境,特别是积极有效的思维情境,就能刺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提升数学能力,为将来运用数学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

推荐访问:创设 课堂教学 情境 谈谈 高中数学


[谈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