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心得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4 08:45:21   浏览次数: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具体部署,也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在剖分析艺术设计与乡村振兴关联的基础上,指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重要意义,并明确具体的要求,探讨服务乡村振兴的三个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 艺术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 服务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全党工作的重心是从城市转向农村。在此后的三十年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下发20个三农一号文件。从这20个“一号文件”可以看出,党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2018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并将这一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可见,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这不仅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更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艺术设计与乡村振兴的关联

艺术设计与乡村,原本是没有很强关联的词汇,但随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内涵发展,随着“望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图景描绘,处处可以看见艺术设计介入乡村建设的可喜现象。从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包装设计到服务设计、产品设计和系统设计,几乎设计的各个门类都投身到了这项事业之中;而且,艺术设计不仅仅是美化,更介入到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精准扶贫、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产业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与手工业、文化传承、当代生活、城乡关系,甚至出现了伦理、价值、尊重、可持续发展、内生创意、特色文化、传统手工艺、社会转型、为人民服务、公益、供销模式等方面的关注与思考;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不仅介入的艺术设计门类不同,而且艺术设计介入的方式也十分多元,从政府委托到乡民自主合作,从扶贫项目、公益项目到商业开发,甚至出现了大量的设计师主动介入的情况。可见,艺术设计与乡村不再疏离了,艺术设计的成熟使得设计需要寻找更为开阔的空间去实践、去实验,其中也不乏艺术设计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乡村的成熟也使乡村看到了艺术设计的价值和力量,借助艺术设计的力量,乡村的现代化转型会更加顺畅。

《装饰》杂志在2018年特别策划“设计·扶贫”这一专题。其中,方晓风教授在《设计介入乡村建设的伦理思考》中肯定了设计介入乡村建设的正当性与必要性,也指出道路硬化、村子亮化、居住楼房化、景观绿化等表面化、简单化的“模拟城市”乡村建设方式,提醒大家思考“设计以何种姿态介入乡村建设”,建议真正尊重乡村的文化,并将之转化为新的设计经验,实现乡村可持续的发展。宋建明教授则撰文《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可精准扶贫》,指出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设计以多维思考形成创造力与生产力的形态显现,引导大家从策划、规划、设计、营造、管理与教化六个维度系统思考,并分享针对衰败村落复兴为目的的景观提升的改造设计、以地方文化内涵的重塑来引领场所的设计、脱贫之后再升级的特色小镇创建设计的三个案例。郭寅曼、季铁结合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学的观点,从设计学的角度探索跨学科实践参与的方式及策略,同时通过为传统而设计、为产业而设计、为幸福感而设计来活化文化资源与生产资源,为地域再生提供原动力。《比淘宝多一里:设计介入乡村供销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从重庆酉阳乡村的实地调研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设计介入乡村供销系统,用以重新确立农业产品的价值,并用设计来提升农业产品的价值,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使城市地区的优质商品能够抵达贫困地区,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的范式转变,为乡村建设“赋能”。

中国的乡村建设,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文化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感召下,艺术设计与乡村不再隔膜,这是艺术设计与乡村的双重希望和机会。

三、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指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要求“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明确“自2019年开始,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在10个左右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行的背景中,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教育的主体,探索乡村振興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培养乡村振兴设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弥补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存在服务的片面性和服务的缺失。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产教融合、项目导入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服务于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多,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少;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多,服务于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少。

改善目前国家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遭遇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一是农村环境差,早期对农业建设的漠视导致其环境的脆弱。要么规划无序,要么粗暴开发,不可持续发展;二是农村教育水平低,生活观念落后,智力资源严重不足。而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为新农村发展输送实用型人才是其重要的职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用设计思维与专业技能为乡村环境美化、农产品品牌推广等方面做好智力支持。

第三,为精准扶贫赋能。新时期的乡村建设、精准扶贫不再遵从大水漫灌和大而化之的理念,而是要找准着力点,依托自身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的“产品、服务以及体验活动”等来实现脱贫致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完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文化、居住环境等的品质,从而提升贫困地区的“幸福感”。那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能够为贫困地区与城市之间建立起桥梁,依靠创意对贫困地区的固有自然和文化资源进行利用、开发和包装,转化为城市居民所需要的“产品、服务以及体验活动”等,在满足城市居民文化创意生活需要的同时,也使得贫困地区能够可持续性地脱贫致富。同时也可以在不断的城乡融合中实现乡村振兴。

第四,营造创新创业新天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立足广大农村的实践基地,高职艺术类学生可以发挥专业优势,联合其他专业资源,进行产品包装、品牌建设和推广以及网络营销、文旅体验等项目,将农品变商品,将青山变金山银山,从而既能服务乡村建设,又能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

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随着设计产业的不断发展,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顺势而为,精准定位。

(一)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在中国的城乡二元体系中,自觉不自觉地就形成了城——乡对立的两极,乡村成为愚昧、落后的代名词,城市化成为共同的价值目标。乡村建设往往带有权宜之计的色彩,重在改善生活,没有独立的价值体系。回顾曾经走过的路,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大多数乡村就模拟城市建楼修路,完全丧失了乡村自身的文化特点,让很多农民误以为乡村就是差一点的城市。因此,在教育学生时,应该带着他们深入乡村进行扎实调查与研究,与乡村文化互动、学习,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认真梳理传统的乡村价值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扬弃。只有抱着肯定乡村价值的态度去从事乡村建设,才能做出好的设计,才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二)确立清晰的文化立场

在探讨艺术设计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已经明确:乡村不是差一点的城市,经济上的贫困不等同于文化上的贫乏。中国的乡村非但不是蛮荒之地,恰恰相反,在饱受冲击的现代化发展大潮中,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不断追求的新时代,乡村振兴设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更是迫切而意义深远的现实任务。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一种深刻的文化自觉。在这样的形势下,思考乡村建设的策略就需要确立清晰的文化立场。同样,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参加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授业”与“育人”相结合的方法,把丰富而生动的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培养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觉力。

(三)从产业跨界到专业跨界

设计介入振兴乡村振兴的实质就是以创意设计为抓手,通过对文化、旅游、农业的产业跨界,集合文创、旅创、农创之间相互融合,开创“+民宿”“+互联网”、“+非遗”“+科技”等多种形式,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单一的专业已经无法满足产业运行的需求,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该首先打破专业壁垒,跨界合作,合力参与乡村振兴。

(四)深挖文化资源,开发项目资源

目前全国乡村文创产业发展成功的案例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对本地区的乡土文脉挖掘深刻,形成了差异化特色;二是融入多元创新元素,开发战略性项目;三是对当地村民的保护,既为他们考虑,又让他们参与发展。在这样的启发下,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要秉承高等学校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区域的功能,深度收集整理文化资源,紧扣文创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开发符合发展需求的项目课程。

(五)形成系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设计已经延伸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其本质是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最终实现“美丽乡村”。作为“设计”,虽然只是产业发展当中的一部分环节,但又是决策和引导的关键部分,很多成功的案例都有着一整套系统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应该通过案例分析,借鉴、学习、整理合适的理论方法,为接下来的项目教学与设计综合实践做指导。

五、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在剖析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重要意义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充分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服务乡村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人才建设,助力乡村发展和农民幸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经济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乡村振兴涉及的创意设计包括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品牌推广、文创产品设计等等。那么,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可以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通过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如指导乡村特色产业制订发展规划、为乡村特色产品进行包装和宣传设计等,增加特色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帮助乡村打造强势产业,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服务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积累的历史财富,是乡村发展的特色资源。例如,湖南大学主导的“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组深入湖南通道、重庆酉阳和隆回、四川雅安、新疆喀什、青海玉树、内蒙古呼伦贝尔、云南香格里拉地区的多个乡村,完成了包括织锦、挑花、建筑、年画、山歌、阳戏、编织、造纸等100多项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和田野考察,并进行数字影像纪录和数据库建设,将传统智慧转化为设计知识,以Co-design的方式完成了300多项“非遗再造”的产品设计,创新文化内涵与传播形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文化生态,延续乡村文化价值体系的传承。

服务乡村生态发展,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要把生态宜居和绿色发展结合起来,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自2010年以来以设计的姿态参与河源客家乡村建设,先后完成了紫金县客家长寿文化馆、原生态客家生活馆、百岁广场、客家宗祠街,和平县人口文化博物馆、林寨古村景观規划、百姓文化街、美丽灵江村等规划与设计,并开发系列农产品包装盒旅游纪念品,既美化了农民居住环境,又发展了绿色旅游业,助力了河源客家多个乡镇的绿色生态发展。

结语

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形”,更要追求精神层面的“态”;既强调文化传承,更注重技艺传习;既有空间特色的营造,更有产品打造与运营策划。只有回归村落生产与生活的原点,才能找到乡村振兴的价值及途径,从而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方晓风.设计介入乡村建设的伦理思考可精准扶贫[J].装饰,2018(04):12-15.

[2]宋建明.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可精准扶贫[J].装饰,2018(04):23-27.

[3]郭寅曼,季铁.社会转型与乡村文化建设中的设计参与[J].装饰,2018(04):39-43.

[4]段胜峰,蒋金辰,皮永生.比淘宝多一里:设计介入乡村供销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装饰,2018(04):28-33.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样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zhengce/ 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 htm,2019-2-13.

本文系2017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之2017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基于广东美丽乡村建设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GWTSCX0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景(1981-),女,助理研究员,经济师,现为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学管理人员,从事岭南文化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互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

推荐访问:高职 艺术设计 振兴 乡村 探索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