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程序知识

民间艺术情境活动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3 10:09:26   浏览次数:

摘 要:运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民间艺术情境活动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研究,能进一步彰显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促使幼儿在多元的民间艺术情境中享受创造的愉悦,提升创造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民间艺术;情境活动;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88-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李吉林老师说过:“民族文化的吸纳对教育是有效且有益的,美感带来的愉悦使儿童欢愉而兴奋。”因此,为丰富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充分发挥民间文化的传承功能,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创造新生代,教师运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念,讲究“真”,追求“美”,注重“情”,突出“思”,积极开展民间艺术情境活动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研究,探索如何引领幼儿在多元的民间艺术情境中自主感受、积极体验、大胆表现、快乐创造。

一、创设生活化的民间艺术情境活动,萌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情境教育追求给幼儿一个真实的世界,为幼儿展现一个可以观察、可以触摸、可以与之对话的多彩世界。因此,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幼儿生活,可以让独特的民间艺术元素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触手可及,随时触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培养幼儿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1. 主题环境生活化

围绕民间艺术主题活动,教师发动幼儿以及家长收集与之有关的图片、实物等素材来布置展区、打扮教室,营造生活化的民间艺术情境。如在“奇妙的印染”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同用蓝印花布做的工艺品、印染的丝巾等实物悬挂点缀活动室,用半成品的蓝印花布条装点走廊吊顶,装饰区角活动的篓子、盒子;在“竹草文化”主题活动中,用具有民间生活气息的蒲扇、竹筛、竹篾、草席,茅草等做环境创设元素;在“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贴窗花、挂灯笼,为教室增添年的味道;在“我是中国龙,我的中国梦”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在墙上展示一条巨大腾飞的龙,幼儿兴奋不已,纷纷将自己心中美好的梦想画下来,剪下做成一片一片的龙鳞,插在龙身上,让自己的梦想随着中国龙腾飞。

2. 区角游戏生活化

将民间艺术活动向区角游戏延伸、拓展。例如,提供民间的油纸伞、风筝作为区角游戏标志,创设“美丽的花伞世界”“小小风筝馆”等区角游戏;在“小小民间创意坊”里,创造性地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蛋糕纸盘、一次性纸杯、空酒瓶等废旧物品,让幼儿进行装饰、涂画,提供文蛤壳做旋转陀螺,用毛线编织、给葫芦涂画、用蛋壳粘贴等等。

二、挖掘美趣化的民间艺术情境活动,激励幼儿的创造表现

“美”是教育的磁石,当幼儿从审美感受中得到满足时,身心舒畅、愉悦,便会本能地被吸引进来,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从而完成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飞跃。将民间艺术的美与幼儿的天真童趣相融合,可以让师幼共同打造一个既美好又有趣的民间艺术活动情境。

1. 集体活动情境美趣化

教师应注重每一个细节,挖掘适合幼儿欣赏的美趣化情境。例如,在“花布秀”活动中,教师收集了各种用花布制作的旗袍、裙子、短裤、背心、围兜、肚兜、帽子等,布置成“花布服饰展”。给幼儿准备的操作用的各种花布,用简单折叠的方法做成多种造型呈现在桌上,如扇子、蝴蝶结、小鸟、花朵等,让幼儿在美、趣的艺术情境中感知欣赏。又如,在“彩蛋娃娃”活动中,教师收集各种彩绘蛋工艺品实物、图片进行布置,结合立夏节气,再设置了秀蛋、斗蛋比赛的趣味情节,引导幼儿在蛋壳上涂画粘贴,创意打扮,让幼儿在美和趣的活动情境中大胆创造和表现。

2. 区角游戏情境美趣化

区角游戏是幼儿自主操作、自由创作的开放性区域。例如,在“快乐大舞台”区角里投放各种美丽的丝巾、花布等开展“时装表演秀”,准备可爱的手偶、木偶让幼儿创编表演;在“民间创意坊”区角里以折扇悬挂,将民间工艺伞倒挂,伞周围用幼儿创意装饰的青花瓷盘点缀,用印染的蓝印花布“手帕”做成可爱的风车垂挂窗台,幼儿创意制作的五彩小扇、夸张的脸谱、绘画装饰的风筝、可爱的彩蛋、小葫芦等,呈现在区角每一个角落,营造民间艺术古典美感的同时浸透着童真童趣。美趣化的区角情境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乐此不疲地游戏活动着,快乐地创造表现着。

三、构建操作化的民间艺术情境活动,拓宽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情境教育要以“思”为核心。幼儿的思维源于感知,在操作中发展,要想把幼儿培养成为充满创造力的人,就应尽量让他们尝试各种事物,让幼儿主动摆弄、体验,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要求:“引导幼儿初步尝试不同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因此,要构建一个可操作化的情境,必须注重材料提供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1. 多样性

教师应注重给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在操作中的需求,让幼儿有自主选择、创作的空间。例如,在手工活动“有趣的印染”中,教师给每组幼儿准备正方、长条、三角、圆等形状不同的宣纸,颜料有单色、双色,让幼儿自己选择创意印染制作手帕、丝巾等;在“彩蛋娃娃”活动中,幼儿带来煮熟的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教师准备了水彩笔、颜料、毛线、彩纸、剪刀等多种材料,供幼儿画、剪、揉、贴,让幼儿在多种材料的选择与组合中拓宽思维,创意制作。

2. 层次性

根据活动需要和幼儿的能力发展特点,在材料的投放中还必须注重有层次。例如,在艺术活动“花布秀”中,第一次教师给幼儿提供的仅是一块花布,重点让幼儿通过一块花布来尝试探索,掌握裹、打结、折叠、连接等不同方法。第二次再提供每组一篓子的小边角料,以及夹子、皮筋、回形针、发箍、发夹、小篓子、草帽、喜糖盒等生活中的小物品,新投放的材料会引发幼儿产生新的创造激情,开拓思路,组合创新出更多的设计造型。

四、共建和谐化的心理情境活动,呵护幼儿的创造萌芽

李吉林老师说:“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活创新的潜能,让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由于幼儿年龄小、情绪变化大,心理比较脆弱,因而他们在创造意向的产生后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幼儿遇到困难时,缺乏面对的勇气,会容易动摇、退缩、放弃。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共建宽松和谐的心理活动情境,才能有效呵护幼儿的创造萌芽。

1. 尊重和欣赏

“罗森塔尔效应”启示:在教育工作中,要把尊重和欣赏放在首位,让受教育者抛弃畏首畏尾的自卑心理,看到希望、增强自信,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在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的创造性火花是稍纵即逝的。首先,教师要用尊重与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个性化的表现,鼓励与众不同的表达。其次,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时刻捕捉每个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最后,教师要用积极的语言来评价幼儿。教师要让幼儿在尊重与欣赏中产生“我行”“我是最棒的”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幼儿体验创造过程的愉快,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再创造的热情。

2. 合作与互助

合作与互助可以让幼儿感受来自教师、同伴的力量,享受合作成功的快乐,产生乐于创新的情感。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相互倾听、相互分享,听听别人的想法、需求,分享自己的好主意。其次,要引导幼儿学会合作互助,根据活动需要可以两人合作、小组竞赛,可以是教师安排,亦可以是幼儿自主结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的民间艺术与情境融合,能进一步彰显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促使幼儿在多元的民间艺术情境中享受创造的愉悦,提升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张卫民,刘贺佳,李岩.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运用民间歌谣的价值、原则及方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0(07).

[4]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推荐访问:民间艺术 情境 创造力 儿童 活动


[民间艺术情境活动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