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计划

浅析中国民族文化遗产——剪纸艺术

作者:jnscsh   时间:2021-10-02 08:55:04   浏览次数:

剪纸是一种平面纸质雕刻镂空的艺术,容易损坏和腐烂,旧时均为日常生活使用的装饰物,用过即弃,极少保留,所以它的遗留物和典籍记载可谓凤毛麟角。但也不是一点没有,在史前艺术、文献记载、考古发现、流传文物中可以发现剪纸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的蛛丝马迹。

在远古时期,以影像作为形象的艺术手法已经被我们的祖先发现并应用,且创造出了在各种材料上透空、镂刻的手法,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类语言。在许多艺术中,如彩陶、岩画,青铜器、汉画像石等都能体现远古艺术匠才技术的精湛。现代的民间剪纸与古代匠才技术在设计的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上也相当近似,充分说明现代的民间剪纸传承和延续了远古艺术的优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剪纸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的五幅团花剪纸,可以推断剪纸最迟在北朝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它虽制作简便、造型单纯,但包容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

自从西汉发明纸以后,剪纸就开始流传与普及起来了。唐代之后的剪纸实物皮革刻花冠饰、漏版印花图案都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实证。宋代出现的就是已经偏向行业性或者是工艺装饰的剪纸,常见的是宋代吉州窑上的剪纸纹样。另外,宋代的皮影当时也很盛行,因为它是用纸做的,所以被人们称为“纸窗影子”。当然,现在还有很多地区仍然保存着与剪纸类似的皮影,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两种相近的艺术在形式上的相互影响。剪纸由于只是极具乡土气息并且是应民间风俗的需要而保留到现在的,它的缺点就是不易保存,导致了不同历史时期很多优秀作品难以传世。不过从历代的载记和文人的笔下一望可知:

“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唐)杜甫《彭衙行》

“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唐) 李商隐《人日即事》

“吴越践王于行吉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 《武林梵志》

“石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柳,罔不入神……”——清《保定府志》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剪纸作为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寓意性成了它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剪纸最先普及在民间,当时人们为了驱邪、祁福,多把剪纸作为寄托。他们经常用纸剪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在葬礼上燃烧,祈求保平安;还有的剪成代表着吉祥的图案和纹样,供奉神仙、装饰家居,祈盼着能够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在色彩上,剪纸要求明快鲜艳,对比强烈,不受物体条件的限制。根据年节的要求,单色剪纸则是大红大绿,如需组合则按趋吉避凶的观念采用五行生五色的方法,遇到丧白事则多用素色,如白、蓝、银、紫等。剪纸的造型特点是尤其值得研究的一点,由于剪纸材料比较单薄,大多采用满幅匀称铺排的方法,形成物像互相串联的平面构图。它在形象上极具装饰的美感,没有大面积的黑白,用精巧细致的花纹对主体人物进行装饰。这种手法造成了浓烈的民族风情,整个画面的容量也大大增加,表现力有所提高。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剪紙其实并不追求写实的严谨性,只是表现了群众的意象罢了。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风土人情、行为信仰不同,剪纸风格迥然有异。总体来说,中国民间剪纸分为单纯、粗犷、深厚、庄重的北方风格与秀丽、明快、玲珑剔透的南方风格。剪纸的风格决定因素很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装饰器物需求的影响;二是受流行地区的地理、气候、经济、文化即历史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三是受剪纸本身的纸质和剪刻的工具选用的影响;四是受剪纸艺术家志趣爱好和文化修养的影响。所以剪纸在分为南北两派后,具体到每一个地区又有不同的风格,比如东部因经济发达,文化交流便捷,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剪纸体现了内蕴深邃、隽永挺拔的风格;西北由于古文化遗存较多,造型古朴、稚拙,强调意象造型,故体现出自由豪放的风格;西南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地处偏僻,多为刺绣花样,受民族神话的影响,形象独特,怪异多变。各种不同地方的风格构成了我国绚丽多彩的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流传和保留到当代,可谓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剪纸艺术运用到现代设计创作上,也能够表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加作品的趣味性。而且我国传统作品的造型和美术风格都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民族化倾向,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不仅是全国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还受到世界的青睐,并逐步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罗国祥.话语霸权与跨文化交流[J].外国文学评论,2001(3).

[2]龚 群.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J].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3]朱 赝.剪纸:中国民俗文化彩国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剪纸 浅析 文化遗产 中国 民族


[浅析中国民族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相关文章